大赛拉下帷幕虽然已近两个月,但至今回首两个多月的参赛过程,仍然历历在目。
两个月前,当我接到参赛通知后, 首先立即在大赛官方网站详细了解了比赛的章程。重庆赛区的赛制规定每堂课授课时间为20分钟,而且必须是一堂有起承转合的完整授课,特别是比赛课堂上将面对的是一批由赛事承办单位随机组织的、授课教师之前并不了解的学生。这些都对材料的选择和课堂活动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些课堂特点和课程要求,经过不断筛选,我最终选择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I can get this job!”的视频作为参赛材料,这段视频教材内容和长度合适,趣味性也比较强。为更好地备战此次比赛,我不仅将这堂课在自己的班级上进行了演练,覃朝宪院长更是专门邀请我院的专家们来听课,并对我提出了很多宝贵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尽管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当我进入赛场时还是禁不住阵阵紧张,于是我选择了站在赛场的一角,静静地观赛,这样反而让自己更快地进入了比赛状态。全情投入的20分钟比赛让自己“元气大伤”,最终,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
决赛包括说课和问答两个环节。准备30分钟后将对一段视频材料进行10分钟的说课,不仅要说明自己在这堂课上要做什么,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在准备期间,我阅读了大量与教学相关的书籍后形成了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基本说课框架。在30分钟的赛前准备中,我反复观看视频以深入理解其主要内容,当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就开始抓紧时间制作PPT。尽管赛事规则并未要求此环节必须制作PPT,但我还是尽自己所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PPT,为说课环节更好地呈现自己的内容思想做好了有力铺垫,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印象分。之后才了解到,在进入决赛的10位选手中只有我一个人用到了PPT,我想,在说课环节的较好表现应该得益于自己在比赛前的大量阅读和充分的准备吧。最终我以决赛最高分获得了重庆赛区听说组的一等奖,并获得了到上海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上海的总决赛汇聚了28个分赛区所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同行们。他们语音纯正,语言地道,教学经验丰富。面对这么多实力派的同行们,我告诉自己参赛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通过这一次比赛,我在阅读相关书籍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观摩比赛的过程中,看到各位优秀同行风采各异、技艺卓越……
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还很长,责任还很艰巨,虽如此,我会努力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进。最后,感谢所有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给我关心、指导、帮助与支持的人,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