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超

选手简介

冯超,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方向硕士, 2005年至今任教于复旦大学翻译系,活跃口译员。

参赛感言

我从教生涯的起点也是本科翻译专业的起点。从教材的选取与编写,教案的设计与落实,再到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确有迷茫和孤寂,但站在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舞台上,看到那么多共同在此路上拼搏奋进的同事们,我感到格外的自豪和振奋。 

在我看来,青年教师的最大优势是与学生之间较小的年龄差距,这种差距让我可以时时回想自己学生时代的困惑与挑战,切实解决学生的关切。口译教师的最大优势则是口译从业者与从教者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让我可以在课堂还原口译现场,真正授人以渔。我试图在教学大赛的舞台上展现的正是这两重优势的叠加。 

虽然任教十多年,但是直到此次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我才第一次真正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是借由评委提问和点评,看到了平日教学设计中的盲点。感谢大赛为我的教学生涯留下一块里程碑。我已再次出发。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授课总评冯超老师英语口语流利,语音、语调准确自然,表述清晰达意,符合翻译专业对口译教师目标外语能力的要求。冯超老师具备口译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翻译技能训练结合密切,教学过程安排基本得当。授课具体表现根据比赛主办方提供的授课文本,本次的授课内容是“口译技巧:听辨主旨信息”,包括“技巧讲解”和“技巧练习”两部分。在口译中,“听辨主旨信息”的技巧主要用于交替传译,分源语信息笔记和译语表达两个阶段。在授课过程中,冯老师根据“授课文本”第1页的举例演示了口译笔记的常见格式,对学生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可惜此处没有源语音频,如有则效果更好。)随后,冯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授课文本技巧练习1”(第2页)的音频做笔记,并挑选一位学生在白板上做笔记演示和口译演示。冯老师对学生的笔记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评论。在真实的交替传译活动中,笔记仅是对译员短期记忆的补充,最重要的是口译表现:译员是否能准确、完整地用目标语言再现源语的中心意思和主要观点,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然而,教师并没有对该学生的口译表现作出详细、有效的评论。授课建议本次授课的主题是“听辨主旨信息”,建议教师安排充分时间让学生做至少两段口译练习,并让多位学生参与。教师应对学生的口译表现作较详细的比较和评论。不足之处:授课中教师花了较长时间讲食品名称的翻译,似乎与这节课“听辨主旨信息”的教学任务无关。点评专家:平洪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冯超老师根据自己的口译实践经验,将比赛主办方提供的由三段陈述文本组成的授课内容设计成一场“模拟会议”口译实践课,并把这场微型“模拟会议”的角色设计为:1位主持人、3位发言人(分别来自“光明食品”、“路虎汽车”和“罗兰贝格咨询公司”)、1-2位译员、以及若干名观众。这样的设计能够较好地完成所给授课内容的教学任务,符合翻译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口译教学的目标和理念。说课具体表现在说课伊始,教师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测试(to test)学生的综合口译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口译工作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临时(improvised)翻译任务的挑战。”所谓“测试(to test)……的口译能力”,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无稿交替传译,检验学生的口译表现,培养学生临场口译的能力。但是教师在后面的说课中描述的内容似乎与开始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尽一致。说课中花了较多时间描述“主持人(Modulator)”的“鲜花辞(ceremonial remarks)”,描述3位发言人的公司背景,虽能拓展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但似乎与检测学生的“综合口译技巧和能力”的关联度不高。实际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主持人”的讲稿,并准备好主持人以及3位发言人的音频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听音频做“即席(improvised)”口译,使学生有真实会议口译的感觉。即使是观众提问的内容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口译任务。教师后面的说课中的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译前准备的材料,但教师并没有明确描述学生应如何为这次“模拟会议口译”做译前准备。说课建议既然教师把授课内容设计为“模拟会议”口译实践,如何实施学生的口译实践活动就应该是本次说课的主要目标。教学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口译实践的学习规律,在教学安排上体现出即席口译的实践特点,突出笔记技巧和口译表现的关系,让学生巩固在授课环节中学到的在译语中再现源语“主旨信息”和“主要观点”逻辑关系的翻译技能。建议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注重“全员参与”的口译教学原则,让尽量多的学生参加“模拟会议”口译实践,而不仅只有“1-2位译员”。可以为主持人和3位发言人配备多名学生译员,观众提问也可以配备多名译员。同一段源语材料可让多名学生练习口译,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参与量大大增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模拟会议”中感受到“即席口译”的紧迫感和挑战感。如果参赛教师注意到“全员参与”这一口译教学原则,也可更切题、中肯、有说服力地回答提问评委的问题(请参阅说课视频的“回答评委提问”部分)。点评专家:平洪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