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选手简介

王慧,华东理工大学英语系副教授,校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担任英语专业《高级英语》、《主要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语音》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参赛感言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能在“‘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这个全国外语学人的盛会上捧得奖杯,我感到无比自豪。

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人生历练。从地区赛到全国赛再到总决赛,每一个日子都值得回眸。院系领导悉心指导,同事们出谋划策,让我功力大长。而总决赛现场的专家点评,精彩精当,让我感到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这是我教学理念的一次检验和升华。我在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和生成学习理论,探索“5P”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Preview)、讨论互动(Participate)、练习(Practice)、展示(Present)以及创造性作业(Produce)五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跨文化沟通、团队合作、思辨及研究能力。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要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一方面要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促进文明互学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外语人应有的贡献。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能提出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SPICM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项目的教学、综合技能培养为重点、基于文化素质培养和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能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所学篇章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即学习相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课文、培养思辨能力及基于输入的学生产出(1'12''-1'20'')。授课中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如对于叙述、描写和议论文特点的介绍(5'12''-6'20''),最终落脚到议论文的特点及课文的结构组成、主题句使用、论据呈现、关键词使用等。教学重点突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后反思写作手法,举一反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赞成和反对的表达方法。基于文章内容适当拓展关联知识(17'17''-17'40''),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课外学习思路及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等。对教学素材的理解到位,显现出自身较高的人文素养,体现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专业教学教师所积累的丰富知识。有效使用多媒体手段,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时,逐个突显关键词群的做法能帮助学生迅速定位,并学会课外自己寻找(4'39''-4'45'')。引导学生基于讨论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教师尽量达到注重学生产出的教学目标(13'08''-16'20'')。授课沉着自信,语速适中,吐词清楚,娓娓道来,自然且有亲和力;语音语调地道、具有示范效应,口语表达准确达意。建议: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加明确;学生参与互动略欠不够,须更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多启发学生思考并给出个人观点,之后教师再点评、总结、给出自己的见解;对于所讲解的段落理解和段落的发展方式部分,建议可以通过更为丰富直观的互动练习来实现,讨论部分可以和阅读的段落结合更紧一些;克服偶尔的卷舌r音,使原本的英式发音更纯正等。点评专家:许明武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模式与授课中呈现的一致,即SPICM模式。且本处较为具体地解释了5P,即学生预习、参与、练习、展现和产出(2'23''-2'49'')。教学目标明确,即在着重训练学生对词汇知识、对比的有效手段等语言知识的掌握、高效地理解课文等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训练学生的基于输入的产出能力。教学过程分时清楚,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重点强调课前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能有效结合课文主要内容(4'17''-5'05''),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广泛阅读,以达到拓展学生的相关人文知识的目的。课堂教学注重课文信息提炼与形式转换,对比东方、西方文明的不同。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教师注重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以刻意训练其产出能力。四类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学生首先搜索列举简单事实,到最后发表意见,上升到训练思辨能力层面上来(5'18''-9'50'')。整个课堂设计完整,课前、课堂活动安排合理。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说课过程中英语表达偶尔出现欠流畅现象。但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调整自己,显露出较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建议:说课部分有套路化倾向,可与教学案例结合更紧密,更为具体地描述每个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手段。应提高表述效率,避免给人造成对文章内容不熟悉的印象。点评专家:许明武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