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良

选手简介

杨文良,云南曲靖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任教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优秀教师。主持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一项和校级教学质量工程一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曾获学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高教社杯”云南省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微课竞赛复赛优秀奖、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云南赛区一等奖。

参赛感言

2010年开始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就深深地爱上了三尺讲台。第一次走进教室,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我总能看到敬爱的老师在讲台上挥洒热情,陌生是因为面对30多名学生我变得有些紧张。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师求教,不时走进他们的课堂,观察他们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和如何管理学生,体会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感悟每一项课堂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

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面对一张张稚嫩的、渴求知识的面孔,我不再紧张,因为我学会不关注自己的情绪,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与学生共同享受课堂上的点点滴滴。

享受课堂的前提是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丽江师专创设的“英力克习得模式”让我感悟颇多。一是,教无定法,有效的英语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二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必须紧扣一个主题来开展,学有所得;三是,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四是,高度重视教师的引导和监控作用,提问要有针对性,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高职英语的教与学正在发生着变革。高职英语的学科和课程建设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探索“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语言教学必须与职业技能挂钩,真正做到英语语言在工作岗位中的实际运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我热爱学习,所以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比赛。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学习和提高。赛前准备实际上是一个集中学习和训练的过程,特别是赛后评委中肯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外语教师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己教学理念和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杨文良老师20分钟的授课结构完整,脉络清晰,是一节准备十分充分的精读课。他教态自然,充满青春活力,具有亲和力,语言表达流利,给人印象深刻。杨文良老师这节课的主要优点可概括为:教学目标清楚,内容紧扣目标展开,教学过程流畅,课件制作认真,质量上乘,总体上体现了他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语言基本功。我认为最为突出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课文“导入”简洁明了,紧扣文章主题, 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他精心挑选了6幅图画,意思明了,主题鲜明。导入总共花了3分钟,时间短,效率高。第一幅画面为招工场所人山人海,求职困难;第二幅画展示了数个排着队等待招聘技工的单位,但很少人问津,与第一幅画形成鲜明对照;第三幅图画为大量缺少技工证书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无法应聘高级技工岗位。第四幅画为学生毕业典礼的照片。依据这幅画,他问了两个学生毕业后想干什么,接着问了学生选择职业优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当学生指出工资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时,出现了第五幅画:大学生和蓝领工人月工资的差别以及蓝领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当第六幅图画“Wanted: Blue-Collar Workers”出现时,他说:“Today,we will focus on very wanted people: blue-collar workers.”简言之,整个导入部分,环环相扣,引出主题自然。二是他要求学生完成了两项产出任务,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连贯表达自己的机会。第一项任务是:How do you interpret this picture?(见图1)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图画为学生的表达准备了内容,同时列出了10个单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扫除语言形式上的困难。第二项任务是:How do you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他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任务难度。学生要完成杨老师设计的两项任务一定需要用完整的句子,而不是单词或短语或单个句子。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2-3个句子。这对学生学会用“extended discourse”完成交际任务很有帮助。目前教学中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课堂上虽有许多互动,但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用单词或短语即可,很少要求用完整的句子,这样的互动,事实上对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用处不大;另一个问题是,虽然要求学生完成产出性任务,但不提供语言的帮助,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对这两个问题杨老师都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图1:How do you interpret this picture?如果要进一步优化这节课,我有以下三条建议:1)将语言点的学习列在教学目标中,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短语和句子;2)不要将本文的写作技巧作为讲授的要点,因为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本文并不是一篇范文;3)更仔细地处理本文的第4、5段,帮助学生理解职业教育走下坡路的深层次原因。授课结束时,杨老师对评委提出的两个问题能够准确理解,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当评委对所给答案持有不同意见时,杨老师依然笑容满面,对自己的回答进行了再次解释,可见杨老师有比较强的自控力,能够妥善处理意见分歧。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杨文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口语流利,语音语调自然,不过分表演,英语基本功比较扎实。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得当,各项活动的衔接比较顺畅。杨老师讲课比较有激情,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声形并茂,亲切诚恳,有感染力,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杨老师的授课特点大致如下: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选择时机,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借题发挥,点到为止,自然地引导学生去领悟。2. 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杨老师利用PPT,扩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特别是在lead-in部分,运用图片引出问题,并引发学生们对自己将来职业的思考;在讲解相关词汇时,也运用了图片,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词义和相关信息,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3. 对课文中的问题阐述比较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杨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目标:1) 课文的中心思想与文章总体结构;2) 文中具体内容的理解;3) 通过一些论据阐述论点;4) 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教学步骤也比较清晰:1) 学习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汇;2) 课文分析;3)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4) 课后作业。在讲授中,杨老师通过让学生们做一些练习来掌握重要的表达方式。在本次授课中,老师还重点讲授了写作技巧。从杨老师的授课情况可以看出他收集了很多资料,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课堂提问,重点比较突出,思路比较清晰。教学中的几点建议:1.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增加seminar,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辨的机会,减少那种学生从原文中就能找到答案的填空题。2. 在说课过程中,对于课文中语言本身的处理,特别是对一些长句、难句等句子结构和语法现象的处理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没有对学生如何掌握这些难点给出明确的建议。3. 在引入课文主题时,杨老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What would you consider when you try to find a job?有学生回答:Salary。老师表现出很赞赏的态度,虽然这样可以引入话题,但作为一名高职学院的老师,应该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对学生们的择业观也应注意适当的引导。点评专家:李富森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杨老师的说课总体上思路清晰,过程完整,表达流畅。他首先在白板上清楚描述了自己的说课框架(见图1),然后他说明把“teacher”放在中心是因为他相信教师像交响乐的指挥一样,需要在教学中发挥核心作用。接着按照他所描述的框架,从text到objectives、focus,再到procedures,最后到methods,逐一进行了解释。textmethodsteacherobjectivesfocusprocedures图1:说课框架杨老师对课文的理解基本正确。他指出本文属于记叙文,主要叙述作者与父母在选择专业上的差异以及作者情感上的“dilemma”。与此同时他还指出本文有一些语言特征和写作策略值得学生注意,例如contrast、parallelism。他在介绍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前,首先强调由于说课时间有限,他今天只说明第三节课的安排。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否则难以完成任务。他列出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appreciation of language;2)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然后介绍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说课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紧紧围绕作者与父母在态度、看法上的差异展开课文教学。他计划设计一个包括两栏的表格,一栏为学生的看法,另一栏为父母的看法,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应信息进行比较。我认为这个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遗憾的是,杨老师未能围绕这一点用举例的方式展开说明,以让我们对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杨老师回答评委问题的表现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对第一段第三句的解释出现的差错比较令人惊讶:My parents, that is my mother who works as a doctor in the same hospital as my sister who is training to become a doctor, and my father who is a history teacher at a local school, were of the opinion, just like most parents, that every waking moment should be spent studying.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认为这个句子里存在“parallelism”,更不知道他怎么会将以“who”开头的从句会称之为“adverbial clause”。显然,这个长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对高职学生是个难点。然而所有参加说课的老师都未将此列为难点进行解释。我猜想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参赛老师的难点。作为英语老师,当然不需要死扣语法,“为语法而语法”的学习没有必要。我们学语法为的是更好地理解难句的意思。如果参赛老师拥有基本的语法知识,这里就可以先运用缩句的方式,领着学生找到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然后再用扩句的方式,将修饰成分逐步加上去,最后再用paraphrase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目前广泛采用的“top-down”的课文教学法,我担心学生的学习“悬在天上”,语言知识和技能都不“落地”,很难说,学生上完课后究竟能够学到了什么?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杨文良老师英语口语流利,表述基本准确。杨老师说课的主体部分是他的教学计划,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课文主体等方面的阐述来设计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杨文良老师的说课有如下特点:1. 杨老师在介绍课堂设计时,首先确定教师本身需要解决的5个问题:教师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注重教学过程、确立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这5个方面杨老师阐述了自己对课堂设计的理解。2. 首先从课文内容本身明确了授课的必要性,抓住了授课的重点:语言点的学习、词汇运用的学习、模仿写作等。这体现了语言课的基本特征,也体现出杨老师自己的教学理念。3. 杨老师认为这篇课文需要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具体阐述了教学安排与教学任务的设计。导入部分讲解得比较清晰,是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来引出主题,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做一些练习。4. 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中,重点词汇的理解与使用、难句的理解、典型表达方式(contrast)等都被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体现出授课老师注重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1.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思路不是很清晰。在说课的开始,如果将自己对课文比较深层次的理解阐述出来会更好一些。2. 应该多学习有关外语教学方面的理论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实践,注意拓宽知识面,这样可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具应变能力,使教学更为充实,更加丰富,且富有成效。3. 在说课过程中,对于课文中语言本身的处理,特别是对一些长句、难句等句子结构和语法现象的处理方式没有提及,也没有对学生如何掌握这些难点给出明确的建议。4. 对评委提出如何使学生们掌握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学方法问题)回答得比较模糊,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关于句子分析(语法问题)回答得不够准确。点评专家:李富森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