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教学大赛职业院校组二等奖杨文良说课

15.0分钟 1567次
说课点评:

杨老师的说课总体上思路清晰,过程完整,表达流畅。他首先在白板上清楚描述了自己的说课框架(见图1),然后他说明把“teacher”放在中心是因为他相信教师像交响乐的指挥一样,需要在教学中发挥核心作用。接着按照他所描述的框架,从text到objectives、focus,再到procedures,最后到methods,逐一进行了解释。

text
methodsteacherobjectives
focus
procedures
图1:说课框架

杨老师对课文的理解基本正确。他指出本文属于记叙文,主要叙述作者与父母在选择专业上的差异以及作者情感上的“dilemma”。与此同时他还指出本文有一些语言特征和写作策略值得学生注意,例如contrast、parallelism。他在介绍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前,首先强调由于说课时间有限,他今天只说明第三节课的安排。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否则难以完成任务。他列出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appreciation of language;2)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然后介绍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说课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紧紧围绕作者与父母在态度、看法上的差异展开课文教学。他计划设计一个包括两栏的表格,一栏为学生的看法,另一栏为父母的看法,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相应信息进行比较。我认为这个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遗憾的是,杨老师未能围绕这一点用举例的方式展开说明,以让我们对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

杨老师回答评委问题的表现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对第一段第三句的解释出现的差错比较令人惊讶:My parents, that is my mother who works as a doctor in the same hospital as my sister who is training to become a doctor, and my father who is a history teacher at a local school, were of the opinion, just like most parents, that every waking moment should be spent studying.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认为这个句子里存在“parallelism”,更不知道他怎么会将以“who”开头的从句会称之为“adverbial clause”。显然,这个长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对高职学生是个难点。然而所有参加说课的老师都未将此列为难点进行解释。我猜想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参赛老师的难点。

作为英语老师,当然不需要死扣语法,“为语法而语法”的学习没有必要。我们学语法为的是更好地理解难句的意思。如果参赛老师拥有基本的语法知识,这里就可以先运用缩句的方式,领着学生找到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然后再用扩句的方式,将修饰成分逐步加上去,最后再用paraphrase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目前广泛采用的“top-down”的课文教学法,我担心学生的学习“悬在天上”,语言知识和技能都不“落地”,很难说,学生上完课后究竟能够学到了什么?

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



杨文良老师英语口语流利,表述基本准确。杨老师说课的主体部分是他的教学计划,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课文主体等方面的阐述来设计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杨文良老师的说课有如下特点:

1. 杨老师在介绍课堂设计时,首先确定教师本身需要解决的5个问题:教师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注重教学过程、确立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这5个方面杨老师阐述了自己对课堂设计的理解。

2. 首先从课文内容本身明确了授课的必要性,抓住了授课的重点:语言点的学习、词汇运用的学习、模仿写作等。这体现了语言课的基本特征,也体现出杨老师自己的教学理念。

3. 杨老师认为这篇课文需要用三个课时来完成,具体阐述了教学安排与教学任务的设计。导入部分讲解得比较清晰,是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来引出主题,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做一些练习。

4. 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设计中,重点词汇的理解与使用、难句的理解、典型表达方式(contrast)等都被作为重点关注的内容,体现出授课老师注重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不足之处:

1.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思路不是很清晰。在说课的开始,如果将自己对课文比较深层次的理解阐述出来会更好一些。

2. 应该多学习有关外语教学方面的理论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实践,注意拓宽知识面,这样可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具应变能力,使教学更为充实,更加丰富,且富有成效。

3. 在说课过程中,对于课文中语言本身的处理,特别是对一些长句、难句等句子结构和语法现象的处理方式没有提及,也没有对学生如何掌握这些难点给出明确的建议。

4. 对评委提出如何使学生们掌握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学方法问题)回答得比较模糊,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关于句子分析(语法问题)回答得不够准确。

点评专家:李富森教授

  • 主讲人:杨文良
  • 时长:15.0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