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入职第一年,为准备观摩课,我在WE外语教学平台上学习国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惊叹他们的成就和优异的课堂表现。一年半后,在春天的上海,26岁的我竟也成为了国赛的一员。三天,从满怀信心,到出分后的惴惴不安,到晋级成真的惊喜,直至最终名列第五。我还有有幸“追星”众多外语专家,那份激动和荣耀成了我至今难忘的乌托邦。特别是说课环节抽到了10号,作为本届最后一位上台的选手,给这一年全国几千位英语视听说老师朝向初心、使命和梦想的征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结所得,愿用三个短语来概括。一是共同体,不论是备赛过程中得到无数人的帮助,还是十强小队在决赛桌前的探索和欢笑,都让我明白一堂课的成功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唯有同舟共济,方能驶向彼岸。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省决赛时恰逢学校生活面临挑战,许多学生的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抱着与学生为友并通过语言教育塑造品行和个性的想法,我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自己真正想讲、也打动了评委的一堂课“Life Is All About Change”,为晋级国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拥抱创新,国赛中我尝试带领学生与新科技对话,将更多时代特征引入课堂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也为真实课堂授课带来了一些灵感。
当然,这一路绝非坦途,充满坎坷、崎岖、挫败。支撑我经历这段困苦旅途的,定有我的母校,给予我师范功底的聊城大学和赋予我国际视野的浙江大学;定有我的家,不断给一个小小青椒提供帮助、陪伴、平台和潜力的烟台理工学院;定有当年坚定让我参加大赛,从未怀疑我实力的肖德法教授和所有领导同事;定有全程关注直播和赛程的父母亲友。一切都让我更加努力地面对日常教学,站稳讲台,打赢真正的教学攻坚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