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炜

选手简介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教师,主要负责本科公共外语教学。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CATTI英语二级口笔译证书持有者。202212月获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天津赛区特等奖;20215月获“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微课优秀作品征集与交流活动”天津市优秀作品三等奖;2019年获第五届外语微课大赛国赛三等奖。

参赛感言

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从赛前的精雕细琢,到赛中听取评委点评,再到聆听其他选手的授课,这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最终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成长的标志。

在拿到比赛材料后,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原则就是:“学”以致“用”。所以我需要找到一条能高效且高质量呈现课程内容的主线,也就是有梯度的“读写结合”,即从欣赏、评判,到输出,再到完成最终的文章。此外,评委老师启发式的点评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比如,教师很容易按照自己的预设思路主导课堂节奏,忽略学生的想法和节奏;有时学生的想法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这才是课堂交流的宝贵之处。

本次比赛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活动的呈现有佳境但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深耕自己,才能保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状态。

最后,衷心祝愿“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越办越好!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 胡炜老师在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表现突出。他落落大方,英语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流畅,教姿得体,是一名具有教学天赋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授课环节,胡老师的教学设计除了缺少教学评价这个关键环节(3'01''–3'53'',他交代在学完整个单元后,会有专门一节课让学生互相点评各自的劝说文习作,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几乎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及教学对象等教学设计应有的基本要素,且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在授课展示阶段,胡老师表现出较强的课程目标意识,课堂教学目标也契合课程目标。学生的学习任务明确,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得当且自然、自如,教学过程流畅。设定的教学目标均有相应且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作为支撑。尽管胡老师强调了TBI和POA的使用,但基于这个单元的特点,他还在无意中使用了content-based instruction。问答环节,在回答“argumentative essays和persuasive essays有何区别”时,胡老师的思维短时间内略显混乱。但随后,针对“为何在教学中使用TBI和POA”这一问题,胡老师给出了机敏的回应。其实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的确如胡老师所说,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定,有时需要融合使用或隐性使用教学方法,体现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建议:1)在做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各种形态的课堂评价,以及课后基于数字平台的数字化资源自主学习评价等,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2)尽可能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强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即,让课堂变得more learner-centric and more engaging。点评专家:俞洪亮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 在说课环节,胡炜老师将这一节课定位为“Integrated Course”,并针对这个定位拿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阐明了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基本完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老师针对说课文本“外国人写中国”的这一特点,在三个教学目标中突出强调了“跨文化意识”(3'56''–4'24''),可见他抓住了教学重点。但是,正如提问评委所说,胡老师的教学步骤略显传统,以至于教学设计显得有些机械和单一。比如,他拟采用重难点解析、课文结构分析等精读教学方法,偏离了自己在授课环节中强调的POA教学方法;又如,教学过程中拟采用PWP (pre-, while- and post-reading)model(5'08''–5'21''),这与他一开始定位的“Integrated Course”也略有出入。问答环节,在面对“为什么只提teaching objectives而不提learning objectives”“key points和difficult points区别何在”等一系列问题时,胡炜老师能冷静应对,并给出较好的回应。其实,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教学目标一定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的,胡炜老师的回答体现出他的学生主体意识还有待增强。说课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水平,更加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一般意义上,说课是一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方式。通过说课,教师能更好地理解教学要求,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胡炜老师善于根据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方案,展示出其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建议胡老师在教学理念上,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学生参与(engagement)意识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意识等;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用好第一课堂,更要用好第二课堂和数字化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翻转,提高教学效率。点评专家:俞洪亮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