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兴涛

选手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毕业于 上海外国语大学,主要承担《英语写作》 《跨文化交际》《英语阅读教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赛感言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我非常幸运能够获得这个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

决赛中我抽到的授课材料是以“Honesty and Integrity”为单元主题的教学文本,包括三篇文章。准确把握这几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设定单元核心任务的关键步骤。通过研读文本,我对单元主题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提炼出衔接三个教学语篇的关键纽带后,设定了以三个探索性问题为主线的单元学习任务。在具体教学活动设计上,积极融入跨文化外语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使用外语参与跨文化对话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展示部分,我重点思考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与文本对话,并对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进行合理评价。

这段参赛经历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我要特别感谢工作单位的教师教育教研团队的同事们,他们教学设计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给予了我大量的专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再次感谢外教社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宝贵的外语教学交流平台!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沈老师的授课环节基于Honesty and Integrity 单元展开。首先介绍了单元教学框架和三篇课文之间的what-why-how逻辑关系,认为Text A聚焦what, Text B 聚焦why, Text C 聚焦how。之后进行了学情分析,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现有英语水平等方面的群体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基于产出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通过探究式、项目式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在evaluating an argument、applying reasoning skills和telling China's stories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提高。沈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基于Text A 进行。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在线方式完成词汇学习,了解Text A的劝说文体裁和相对轻松的写作风格,并针对课文中的三个典型场景进行了事先访谈。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就访谈结果进行课内交流(5′44″-6′48″),实现了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话题导入与课文学习的无缝衔接,流畅自然又紧扣主题,令人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之后,沈老师从题目入手,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场景描述导入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通过Ethos、Logos、Pathos等篇章修辞手段进行论证。接下来的11分钟(7′48″-19′16″)是本授课环节最为精彩的部分,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手段,介绍了三种修辞手段的涵义和作用,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了作者如何通过rhetorical questions的使用达到pathos的效果,如何通过introduction-claim-reason-action篇章布局和摆事实、用数据、分享个人经历等论证手段达到logos的效果,如何通过assertive tone体现自信达到ethos的效果。可以看出,该部分内容讲解清楚、讨论深入,互动自然,利于学生举一反三,使知识的拓展运用和能力的可迁移发展成为可能。整体而言,沈老师的讲课精彩不断,有思路,有逻辑,有深度,有拓展,基于课文又超越课文,张弛有度,总分结合,主线清晰,重点突出,一气呵成,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巧,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展现了一位优秀外语教师的教学风采。美中不足的是,虽然课后作业涉及到中国语境和中国价值观,但讲课环节没有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讲中国故事和提高文化意识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未来可加强这方面的内容设计和有效嵌入,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点评专家:王俊菊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沈兴涛老师的说课环节从分析阅读材料入手,指出文章类属为说明文范畴,主题聚焦中国人的人文特质,适合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使用。接下来进行了学情分析,介绍了目标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明确指出教学目标聚焦讲述中国故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学习阐述中国精神所用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会如何诠释中国精神、提高身为中国人的身份意识和文化认同。之后,沈老师强调了本篇课文的教学原则,指出将引导学生加强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并进行知识建构,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特征和特质,与中国文化建立关联和互动。具体的教学环节包括:(1) 观看CGTN的有关对话导入话题;(2) 深入研读学习材料,梳理课文中的各类问句,引导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问题包括What is a real Chinese? What is also meant by gentleness? By humanity? Sympathy? 他指出,上述问题和看法构成了课文的主线,联系紧密,层次推进,便于学生沿着主线细读课文,找到答案,深入思考;(3)讲解并指导学生分析说明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和技巧,学习如果通过定义法、因果法和举例法支撑观点,表达思想。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界定gentleness、humanity、sympathy等重要概念,结合课文的第六段领会因果法的使用,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举例法展示观点。上述写作手法和技巧,可用于讲述中国故事,澄清西方对中国的误解和片面理解,提高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效果。课后作业将要求学生基于所学,比较辜鸿铭时代的中国和当下的中国,找出差异,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讲述当代中国青年对当下中国的看法,成为更好的中国故事讲述者。整体而言,沈老师的说课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紧扣主题,对课文的理解到位,课程思政特点突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任务实属不易,凸显了该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日常教学积累,沿着这样的设计思路细化教学方案,将会呈现一堂精彩的外语课。需要指出的是,该说课环节中对课文中所呈现的中外对比视角涉猎较少,批判思维培养的力度也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课后作业思路较好,但较为笼统,具体要求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聚焦和细化。点评专家:王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