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九届“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半年以来,从省初赛、复赛,全国决赛、总决赛,我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诸葛先生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我虽不及诸葛先生的智慧和境界,但我觉得参加这项比赛,不仅仅是对我个人教学能力的阅兵,更是向全国同行展示湖北省高校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当我抽到决赛授课材料后,反复阅读了五六遍。文章以为何读书为主题(Why People Read),并采取书评的写作方式告诉读者读书的乐趣。文章篇幅长,难度大,知识点繁多,我不知从何下手,感觉非常迷茫焦虑。整堂课是以阅读课还是写作课的方式呈现?若贪心地把阅读和写作都涵盖进去,整节课内容就会很杂乱,主题不突出,最重要的是17分钟的授课时间则远远不够。于是,在与我院优秀老师团队反复打磨和修改课件后,我最终确定上一堂写作课-——如何写书评。按照作者写书评的步骤展开分步介绍和拓展训练。授课结束后,程晓堂教授针对我单元设计中的教学方法提问,什么是TBLT?虽然我查阅过相关资料,但还是不能达到评委的要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的严谨,教学的规范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二天的总决赛说课,我最后一个上场。当我走入赛场的那一刻,我能嗅到赛场硝烟的味道。观众和评委的期待和等待已到了临界点。这篇文章(Backgrounds of the Chinese People)主要借助于中国和希腊两国国情对比,凸显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文中提到了西方哲学思想,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流派。我把说课重点更多的放在了文本分析,并对其中一句道家核心思想“What is of nature is the source of human happiness and what is of man is the root of all human sufferings.”理解正确并翻译恰当。当看到评委们点头赞同,台下观众掌声响起的时候,我才舒了口气。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没有合理把握好时间,对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没能展开详细介绍,这是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赛后,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必须注重平时文化涉猎,语言积累,以及教学方法探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不仅是长辈们对我的殷切希望,也是通过参加本次“外教社杯”教学大赛,我对自己教学道路上设定的新目标,即修缮不足,求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