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够代表天津市参加第十一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组)的全国决赛,一路走来付出的辛苦很多,但收获更是远超我的想象。
遥想刚刚决定报名参赛之时,对比赛流程内容一知半解,只是凭借一腔热情和冲劲便走上了这条艰辛却从不后悔的路。在准备天津赛区比赛时,从精心选择文本,准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到反复修改说课PPT内容,再到不计其数的排练计时,最终以总成绩第一名入围全国决赛。
能获得天津赛区特等奖,我实在惊喜,但来不及开心就即刻投入更加紧张的决赛备赛中。抽到的C组参赛文本两篇阅读分别为“基因检测”和“中国百岁老人的健康秘密”,一篇题材新颖文章却难度偏高文章结构模糊,一篇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主题过于熟悉以至于难以提起更高的热情。多方衡量之下,还是决定将学生水平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即选取第二篇文章,但加入写作技巧“如何用数据和事例支持主题”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实现用输出促进输入。
随着准备的深入,难题也接踵而来。短短20分钟的展示时间如何安排综述和授课?17分钟的课程要如何设计才能涵盖阅读和写作?活动如何选取、文本怎样解读、重点是否可以凸显、难点是否可以击破?该设计什么样的亮点才能令评委耳目一新?选取的教学内容,如何体现连贯而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在反复斟酌,不停查阅资料请教同事、专家之后,最终逐一解决以上难题。在综述部分:简单扼要说明单元学习内容与步骤、教学方法选取与实现,以及后续授课展示的过程与亮点;在授课部分:由skimming & scanning一类基础阅读策略入手,过渡到comparing & exploring一类稍有难度的任务,最后实现学生自主输出,并用游戏的形式降低最后一部分的难度,成功实现了由易到难,由输入到输出的目的。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学院领导,在进入决赛之后,便为我请专家多次来校指导,在收到线上比赛通知时,为我寻找专业团队,解决一切细节问题,最终使得比赛顺利进行,又在比赛前组织听课团队,为我把关修改。还要感谢同事们,大到理论基础、教学流程,小到语速语气、座位安排,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我取得的成绩和领导同事的帮助支持是分不开的。
比赛结束之后,我更加意识到自己在理论基础积累、教学设计思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上下求索之路尚且漫漫,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