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学校已经工作了八年,如果相对于生活和婚姻而言就已经过了令人尴尬的七年之痒的磨合与不适。八年的时间还未来得及细细体会就在与学生课上的“斗智斗勇”中,课下的促膝畅谈间,一瞬一瞬地走到了今天。
回顾这八年的教学,我开始总结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知识和能力的分离,也就是讲—练—用的分离。讲和练在不同的时间段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大多以帮助学生完成练习题为主,而教师要求学生必做的练习题大多以笔头翻译和写作为主,对听说能力的忽视是造成学生无法开口表达的主要原因。其次,课堂教学缺乏使用语言的情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进行一言堂式的“灌输”教学,学生总是尽可能地记老师讲的要点,至于怎样具体运用,教师没有提供适当的真实或模拟情景,学生大多也不去追究到底怎么用。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育界的很多专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提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问题。然而就我而言,我坚信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原则”:“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学以致用,学为所用是学习的根本所在。而对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回归生活,是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的教育要做到“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英语不能脱离实际,正如鱼儿离不开水。诚然,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也是应用语言的沃土。英语与生活不可分离的事实启发我应将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构建生活化英语教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再现英语的使用情景,例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都是可利用的教学契机。在教“圣诞节”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色,在作完背景知识介绍后,可以模拟情景,让学生欣赏圣诞歌曲并用英文制作贺卡等。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自觉地提高了,对知识的记忆也加深了。另外,生活本是素材。英语的学习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细心留意,处处可以学到英语知识,如许多食品包装袋,双语化标牌等。因此,教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汲取英语知识是关键。
今年6月参加的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给了我一个理想的舞台,让我能把教学中的一些心得运用于实践并加以检验。非常感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在日常繁忙的教学之余能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在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事半功倍的,什么样的老师是学生乐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