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后历时近半年的初赛、复赛、决赛及总决赛,经历的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心灵的成长。在上海冬日的蒙蒙烟雨中,感受到比赛不仅是比赛,更是一种经历和体验,一段安静的思索的时间。就比赛本身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作为当代教师,熟练运用各类教学技术手段必不可少。比如视频摄制与编辑、幻灯片制作等。在前期提交参赛视频、复赛入围决赛时提交宣传片视频时,都涉及视频摄制与编辑的工作。在本科的时候,曾经有一门课就涉及视频的摄制与编辑技术。我当时认为与自己的外语专业无关,没有特别重视,因此只记得基本的原理。现在看来,作为一名教师,这是非常重要的技术。PPT的制作也是一样。如何将其制作得精美,更好地传递出要表达的内容,确实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老话说:“技多不压身。”通过本次参赛,确实有了较深刻的感受。我也将这样的认识在课堂上告诉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对待每个学习的机会。
(2)对于讲课比赛,课堂设计十分重要。对于翻译专业的教师,过硬的翻译基本功必不可少,但同时,在进行授课比赛时,要特别注意课堂设计,特别是针对本科生的课堂设计。
(3)古今中外知识平时多做积累。本次决赛的笔试中,有一部分就是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难度比较大。另外,对于我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应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本次的笔试中有一道题目是“信、达、雅”这三个字的出处是什么。
决赛和总决赛有三个组别,许多选手和领队参加。令人特别感叹与感动的是组委会的组织有条不紊。各个环节中与选手、领队对接的老师彬彬有礼,充满了人文情怀。比赛已经结束了半个月。脑海中,除了比赛本身学到的东西外,在冬日那细雨中,还记住了这段时光,记住了那个通往二楼的长长阶梯,记住了那间比赛大厅,记住了那些组委会老师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