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轶寅

选手简介

汪轶寅,男,2006年至2010年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取得应用化学和英语双学位。2010年至2011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完成TESOL Studies研究生课程。2011年至2013年在杭州新航道专修学校任教。2013年至2016年,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担任讲师。

参赛感言

参加完了外教社杯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组为期三天的教学比赛之后,整个人是虚脱的。回想这几天的比赛和准备,感慨良多,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其他需要参加比赛的选手老师一些经验吧。

第一轮决赛

决赛形式为授课,采取28进10的赛制,前10名的参赛选手才能进入下一轮的说课环节,即全国总决赛。授课比赛的材料是提前准备好的,现场授课时有12名来自上外本科英语专业学生配合,授课结束后专家会从主题挖掘和课堂设计两个方面提问。

在第一轮中,我的准备不算充分,而且技术问题频出。首先是视频格式问题,应充分考虑视频格式是否适配比赛现场所提供的计算机软硬件条件,否则因为技术问题带来比赛的困扰会得不偿失;另外,我在视频切割方面也没有做好,例如片头和结尾的不必要部分完全可以切除。其次是教学目标的问题,事先制作的PPT中并没有提及,所以在授课环节中特意补充了。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练习边听边做笔记的技巧:第一步听取文章段落大意,第二用自己的系统和符号速记关键信息,第三必要的时候通过转述来概括信息。比赛时可以不做在PPT里,在授课中提及就好了。最后一点是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顺序, 比赛中很多的老师都提及课后作业,但是作业一定要突出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对下节课的承接。

提问环节中最大的感触就是教授提问的内容会很灵活,所以不必要纠结回答的固定模式,没有固定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

第二轮总决赛

在第二轮中,10名选手抽签决定出场顺序,看完2分多钟视频之后有30分钟时间为总决赛说课环节做准备。

感触是30分钟的准备时间是特别短的,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把说课框架先列举好,然后往里面填写需要的知识点。因此,在30分钟的备课阶段,需要完整理解听力材料、分析文本结构、抽取需要填入模板的内容。另外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应力求清楚准确,在说课过程中可以通过T型表格的形式来讲述内容。T型表格上列举教学目标,切忌过于笼统,一定要紧扣主题,例如我选取的是:1)学习与eco-friendly home相关的单词;2)掌握与paraphrase相关词汇和句子;3)深入思考节省能源的思辨问题。此外,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参考名人名家的书籍作为理论基础。

在提问环节中,王教授的题目更加精细,居然是分析视频在介绍eco-friendly home时所采用的叙述结构,着实让人措手不及。同时教授的问题十分考验平时的积累,对于英语口语活动的问题也会很细化。

总结而言,我觉得这次比赛中感受最深刻的是要从其他优秀老师身上学习良好的教学方法,并勤加练习。例如在第一轮ppt设计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观摩了众多教师的方法之后豁然开朗,及时进行了调整。第二就是不断地练习,20分钟授课的时间很短,平时练习10次之后,基本就做到节奏心中有数,最后看到几个时间点就知道自己节奏的快慢。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汪轶寅老师授课的视频输入材料是讲欧洲掀起的Slow Food Movement,具体叙述意大利小镇如何保持传统食品的手工生产,以及由此延伸的慢节奏生活方式。结合输入材料内容,汪老师自选了一段美国人吃快餐Hot Dog比赛的视频作为课程的导入,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背景知识。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汪老师根据视频材料设计了“听”和“说”两类活动。“听”的目标是训练学生听记笔记的能力,包括如何听记主题大意、如何听记主要事项、如何运用符号记录细节内容等,并展示出前导性问题如“How many interviewees are there in this video?"、"What did they say about slow food?”等,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听力的理解难度,也降低了听力认知负荷。汪老师同时还配以语言点操练型的笔头练习,将“听”与“做”有机结合,使“听”的效果更加明显。“说”的目标是训练学生运用听到的词汇与句型进行跟读、仿读、造句等口语练习,并辅之以多样、有趣的小组活动,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其口语训练所选的词汇如“challenge”、“maintain"、“soul”、“essence”等与短句型如“our duty is to try to ...”、“it means taking time ...”、“let someone do something”等都具有代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后运用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口头交际当中,符合交际语言学习的理念。在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方面,汪老师清晰合理的教学流程安排、动静相宜的练习活动设计、长短得当的师生交流互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风格、新颖活泼的多媒体辅助手段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而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体现出教师努力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笑声中获得语言知识、在游戏中得到技能训练。汪老师熟练运用直接法、启示法、听说法等,连同其标准的发音、流畅的口语、广博的知识、诙谐的表情、丰富的体态语以及魅力焕发的亲和力,将课堂教学幻化为一个“游乐园”、一个“知识库”、一个“竞技台”。正如汪老师授课结束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Education is more like building relationships”,我相信汪老师不仅在比赛性演示教学中而且在本职性实际教学中,都会充分利用师生互动来着力建立一种师生间的互友关系、互信关系和互学关系,不断地诠释着教学相长的理念。汪老师若在授课环节的教学目标设定、学生群体界定和视频长度把握三个方面加以改善,教学效果将更趋完美。设定教学目标是任何教学设计的必备环节,只有目标明确教学才有方向,学习才有效果。该教师以视频导入,直接进入细节性教学当中,学生起初并不清楚这堂课到底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学习目的。学生群体是什么层次和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应界定清楚,特别要让学生和听课老师知晓,这样才能看出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那一水平的学生。视频长度也是决定听力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第一次播放3.5分钟长度的视频作为“听力理解”的输入材料显得过长,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影响其理解的准确性和听记笔记的效果。点评专家:贾国栋教授汪老师的授课,从总体上看,个人表现出色,课堂内容丰富,讲解生动,是一堂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实践。首先,汪老师用“Nathan's Hot Dog Eating”的图片和视频引出了fast food的话题,然后对fast food 和slow food 进行比较,最后引出了本课程要学习的视频主题“Slow Food Movement”,用时约5分钟。很显然,汪老师花了很多时间精心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熟悉话题,进入学习状态。但是,这个导入有些地方值得商榷:1)此话题属于一般的日常话题,用5分钟进行话题的导入,是否合适?2)视频内容主要是选手吃汉堡的画面,几乎没有英语解说,这样的导入方法是否恰当?3)导入部分主要是教师讲解,师生互动不多。接着,汪老师布置了看视频的任务,要求学生看后回答3个问题:1)How many interviewees are there in the video? 2)What do those interviewees do? 3)What did they say about slow food? 这三个问题都和细节有关,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如果能增加一个关于整体视频内容的问题会更好。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告知学生视频的片长为3分32秒,这样的提示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也显示出教师的细心。另外,教师还讲解了关于记笔记的技巧,用意很好,但讲解过于简单,效果一般。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并做填空练习。这个部分共花了约7分钟,应该说是课程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被要求回答被采访人的职业、关于slow food 的观点,以及进行重点词汇学习。教师循循善诱,通过重复播放视频和非常耐心仔细的讲解,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内容。不过,关于填空练习,有些空格的设计不是非常合理,如: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填写国家名称Singapore。最后,汪老师给出了四个问题,要求学生就这四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个任务安排有一些地方可以商榷。1)讨论内容和问题数量的合理性:汪老师给出四个大问题,如:Why do some people like to eat fast food while others prefer to eat slow food? In modern cities, do you think people are actually leading a fast-paced life or a slow-paced life? Why? 要在一分半钟内完成此任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2)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汪老师布置任务时时间已到17分33秒,很显然要完成事先设计好的任务是不太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应该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尽管有些瑕疵,但汪老师的授课还是给学生和评委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点评专家:季佩英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汪老师在说课前首先界定了目标学生的层次为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其语言水平为中等,班级规模为30人,小班教学环境。这样的界定是说课环节中非常必要的一步,为教师随后陈述的教案设计和具体的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坐标,也为听众实时判断其教学任务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提供了参考。在教学重点方面,教师拟根据材料将重点放在Vocabulary、Paraphrasing、Critical Thinking和Assignment四个部分,具体以6个步骤加以实现,即提供背景知识、训练听力理解、实践难词难句、诠释重点难点、融入词汇游戏和布置课后作业。该教师对6个具体的教学步骤都做了详细的阐释,有理论支撑也有实现可能,有练习空间也有检测方法,充分展示了该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听说课程的设计不同于读写课程,更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负荷和认知接受,任务的小型化、阶段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汪老师将听说课任务按视频内容设计了微观层面小型的“听力”活动,即激活“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和解决“词汇(vocabulary)”问题,以及根据听到的内容设计的“口语”活动,即引导“意义重构(paraphrasing)”和推进“相互检查(checking)"。这样把“听”和“说”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最后,老师根据课上教学设计将critical thinking技能的操练放在assignment中,让学生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课后进行独立的research,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研究汇报”,老师再进行点评。总之,该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理清思路、设准目标、丰满结构、备足内容、不忘测评实属难能可贵。若据此方案进一步备课与教学,一定可以期待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该教师在问答环节中表现出反应敏捷、答问准确、言简意赅、应对自如等素质。教师使用了白板作为教具,将说课的内容框架列于板上,但整体的板书设计还有改善空间。首先,整个板面布局没有给观者一个美的感受,文字的上下或左右分布不均,字行倾斜向上,远观有些不适。其次,板书字体的工整性还需锤炼。点评专家:贾国栋教授汪老师在说课中呈现了清晰的教学思路、有所创新的教学步骤、生动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体现了他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等要素的理解和诠释。他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说课。他说课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学思路清晰,详略处理得当。在简要介绍说课的教学目标为vocabulary、paraphrasing 和critical thinking 之后,教师随即进入说课的主要环节,即对教学步骤的介绍和解释。首先教师确定授课学生为中等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将教学设计为六个步骤,分别为:1)听前准备活动,介绍材料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表达;2)听力练习,让学生观看视频,获取细节信息,并做相关练习;3)检查和教学,在核对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就内容、词汇拼写和发音等进行讲解;4)释义(paraphrasing),使用下定义、同义词替换等策略让学生对视频材料中的句子进行解读;5)讨论(他用的是hot seat),就材料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练习英语表达;6)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实地调查和上网查阅等方法对“eco-friendly”的话题继续调查,关注怎样节约能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开始,至布置家庭作业结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此外,该教师对“释义”和“讨论”的介绍更详细一些,这样的处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两个步骤体现的是教师对视频材料的讲解、学生对听说等技能的操练、材料主题的拓展等视听说课的重点,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第二,教学设计有理有据,并有所创新。汪老师能将他的教学设计理念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一点难能可贵。例如,在讲解他之所以在听前准备活动中要介绍背景知识和语言点是得益于他读了Nunan的书“How to Teach Listening";在解释“检查和教学”时,重点提醒学生关注拼写和发音,认为只有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这些方面,才有可能促进学习,并板书了noticing,这说明他是在用“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的核心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另外,在“讨论”活动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座位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这样就创新了学生小组互动模式,增加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机会。第三,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汪老师的口语流畅,语调有变化,而且手势语较为丰富甚至有些夸张,这些都让听众感受到了他的激情,增加了其说课的感染力。当然,在肯定该教师教学优点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正如王海啸教授提到的,将释义(paraphrasing)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的做法值得商榷。从其教学步骤设计来看,paraphrasing 应该更多的是教学策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在说课中该教师自己也多次表达这样的观点,而且在提问环节,他的回答似乎更说明了这一点。另外,critical thinking是三个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后面的教学步骤中似乎没有具体环节来实现这一目标,这可能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没有办法展开。其次是有些细节问题可以改善。比如教师并没有提及对视频材料篇章结构、句式结构等语言层面的分析,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信息、思辨能力等也提到的不多;提问环节中对第二个关于教学目标的问题似乎没有答到要点。但瑕不掩瑜,汪老师的说课总体看是很优秀的,其优点值得我们所有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学习。点评专家:徐锦芬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