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佳玉

选手简介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湖北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综合课组一等奖。曾获“湖北大学学子心中的魅力青教”提名,并被连续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

参赛感言

此次比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授课环节的备赛过程。我需要在两周内反复研读随机抽到的文章,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文章的深处,如何在20分钟内有亮点、有重点地呈现出清晰的教学思路与设计。

除了教师本身对文章的研读与理解,比赛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也十分重要。这一点是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在观看其他老师的教学呈现时我也对这一点进行了反思。如何问出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引导性的好问题,问出学生能回答、乐于回答且能参与其中的问题也是此次参赛带给我的启发。

在说课环节给我带来最大收获的是专家提问。问答促使我复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帮助我发现了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不充分、不全面的地方。专家提问可谓一针见血,极具启发性。

比赛的问答环节还让我意识到,教师在应对问题时的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善于接纳意见和建议,同时敢于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做好两者平衡,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 龚佳玉老师在其教学设计中首先对学情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发展历程,目的是通过内容学习增进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史的了解,同时掌握用以阐述和表达相关内容的英语词汇和句式,以期实现一种内容依托式的语言学习。随后她确立了知识、技能、文化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邹为诚(2006)提出的TELOS模式(包括目标语输入过程、学习投入过程、学习者自主选择过程、可理解输出过程、选择性负面信息输入过程等五个环节)来实施教学过程。整体来看,龚老师的教学设计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要素齐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体现出较好的教学素养。 接下来的展示环节,龚老师首先向学生简短提及教学目标及TELOS模型(在此建议,可以考虑将后者隐性处理,以减少不必要的语言和概念输入)。在导入环节,龚老师选用了自己主持的英语沙龙视频中的两组发言,分别呼应了阅读本文后需要回答的问题。以此问题为主线,龚老师带领同学们细读课文,回顾了文中所述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成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一些因果关系的表达法、对比关系的表达法以及多种举证方式,并重点提示、讲解了subject by subject和point by point两种对比性语篇的组织模式,也在课堂互动中即时检验了学习效果。 龚老师这堂展示课的突出特点是将词汇、句式的学习与对比性语篇相关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学习有机地揉进对课文的细读中,并依托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与英国经济指标的对比,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学习如何多元、有效地表达这些思想内容。 龚老师授课风格沉稳笃定,气场强大,口语表达流畅,抑扬顿挫,重点明晰,富有韵律感和美感。建议方面,正如提问评委所指出的,最后一段的总结完全可以作为“可理解输出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交由学生来做。教师可以借此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师生是否实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点评专家:李淑静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 龚佳玉老师从教学对象、教学时长、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要素齐全。在介绍教学目标前先对课文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对课文的理解和讨论比较细致深入,特别是提到了那些对李约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生经历。在说课环节,教师能否体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阐释,能否据此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龚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知识背景层面,学生要了解李约瑟其人与其人生经历;语言技能层面,她希望学生注意和学习非人称主语这样一种修辞和虚拟语气句型“I would have ...”;文化意识层面,她期待学生在理解、比较的基础上,能够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她随后选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较好地呼应了其教学目标。龚老师运用邹为诚(2006)提出的TELOS模式展开教学过程:在输入部分,选用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视频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在学习投入部分,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李约瑟的经历以及影响他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注意学习特定的语言表达,如非人称主语和虚拟语气;在输出部分,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如高铁和杂交水稻,讲述中国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故事,并留下“未来的你如何担当起传承发展、再续辉煌的重任”这一思考题。整个教学过程贯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了教师宽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也引导学生将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放在历史长河中去理解,形成宏观、开放、向前的格局。 对龚老师的建议是:就这篇课文来说,选择将非人称主语和虚拟语气作为语言技能层面的重点和难点不够有说服力,应提炼更能促进主题理解的词汇、句式或修辞手段。点评专家:李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