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蓉洁

选手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本科和研究生口译课程。主持上海市哲社青年项目。在《中国翻译》《东方翻译》、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等期刊发表论文,具有丰富的经贸、法律、教育等领域会议口译实战经验。

参赛感言

感谢外教社提供的锻炼平台,感谢外语学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感谢十位同学的配合。通过这次比赛,我看到自己很多不足,进行了一些反思:

 

第一,时间把控应得当。视频录制只有二十分钟,需要展现一个完整课堂片段。我的前半部分课程占用时间稍多,后半部分的讲述便有些仓促,所以掌握课堂节奏很重要;

 

第二,课程内容和课堂目标要一致。本节课目的是学习口译中的“预测”技巧。虽然课堂练习都与“预测”技巧相关,但也应该向学生强调“预测”技巧在口译工作中的特殊性。

 

第三,师生互动形式需多样化。除了使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互动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等形式,以便于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暴露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这次比赛像一面镜子,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技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原老师的教学内容是Anticipation in Interpreting,用的教材是《交替传译实践教程》(上册)第四单元:有效听力——预测信息。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本单元拟包括四项教学活动:1. Warm-up exercise: arouse interest; 2. Fill-in-the-blanks exercise: identify methods; 3. Fill-in-the-blanks exercise: apply methods; 4. Interpreting exercise: understand the role of anticipation in interpreting practice。由于时间关系,本堂课只完成了前两项活动。从总体上看,本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一上来,教师就将本单元的教学计划交代得清清楚楚,干净利落;教学过程完整,板书突出本堂课重点。教师教学中规中矩,能将教学计划贯彻始终。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体现了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在练习环节(4′35″~19′15″)中,教师能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本堂课的亮点之一是教学内容的导入(4′45″~8′45″)。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之前的学习内容,导入了extra-linguistic anticipation的概念,从而为下面linguistic anticipation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配合,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较好,师生配合默契,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本堂课的时间分配似乎还可以改进一下。例如,包括学生情况、教学目标介绍在内的开场白(0′~2′23″)和教学活动说明(2′30″~4′05″)占用的时间似乎多了一些。另外,作为翻译比赛的class demo,后面的主要教学活动即填空练习(8′45″~19′15″)也可以作一些压缩和调整,把时间让给没有完成的两项活动,特别是第四项interpreting exercise,相信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会更好些。点评专家:张春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