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箫

选手简介

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实验语音学,语言习得。曾获2021年全国外语课程思政大赛特等奖、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2022年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参赛感言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是一项高水平的外语教学比赛,参与全国决赛的选手均为各省份最为优秀的代表,具有极强的专业基本功与丰富的教学经验。选手们在教学思路与方法上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将技术融合、学科交叉、课程思政等教学理念有机地融入比赛中,体现出超高的教学竞赛水准。在激烈的决赛阶段,我抽到的单元是“Creativity”,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我围绕“connecting dots, conceiving thoughts”展开授课,争取做到紧扣文本,深入浅出。由于该单元的内容涉及到了大脑的运作机制,于是我将神经语言学知识融于教学过程中,力求呈现生动的教学片段。

全国总决赛阶段,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授课材料“The Spirits of Chinese People”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在教学方法上,我结合了课题组最新的科研成果,阐述了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体现了教学思路的高阶性,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

本次大赛让我充分意识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新文科”的教学发展路径,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从杨雨箫老师20分钟的展示课可以看出,他的英语语言基本功非常扎实,口头表达清楚、准确、流利,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得当。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尽量体现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能与学生积极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杨老师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学习的文本是“A Messy Mind for Creativity”,主要探讨什么样的思维活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创造性。为了引入该话题,杨老师首先展示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图片,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有关乔布斯的情况。之后又呈现乔布斯的一段引文,引导学生思考乔布斯的创造性的来源,最后引出connecting dots这一概念,并通过乔布斯的经历和引文来说明connecting dots对于创造性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本节课所学文本的一个关键点。笔者认为,杨老师的导入方式非常巧妙,既结合了学生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认识,又与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紧密相关。由于学生课前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本节课在导入环节之后,老师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讨论课文内容,而是与学生一起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the general logic of the text),请学生说一说课文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设计得也很合理,值得借鉴。但是,在这个环节结束时,杨老师介绍了自己与同事最近完成的有关音乐与语言的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与本节课所学课文没有关联性,不宜在此环节加以介绍。另外,虽然学生课前预习了课文,课堂上还是应该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的内容,尤其是要讨论课文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课文的主要观点做出反应。分析文章逻辑结构之后,教师把教学重点转向词汇学习。杨老师结合前面提到的connecting dots这一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来学习词汇。应该说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他给出一些释义,请学生说出相关词汇,比如:1. to make something continue for some time: keep, retain, maintain, sustain2. an extreme large number of things or people: many, mass, abundant, multitude3. to describe something that is difficult: complex, hard, complicated, perplexing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杨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释义说出他们知道的单词(以上例子中斜体的单词),由此引出课文中意义相似的单词(以上例子中粗体的单词)。遗憾的是,每次都是老师自己直接说出课文中的单词(The word from our textbook is this one …),而不是让学生说出目标词汇,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另外,老师强调要在这些词汇之间建立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目的。但是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很难在这些单词之间建立联系。再有一点,在杨老师给出的释义中,1和3是动词不定式结构,2是名词短语,但目标词汇的词性与释义不完全吻合。比如,第3个释义是动词不定式结构,对应的词应该是动词,但学生说的词汇以及教师给出的目标词汇是形容词(perplexing)。实际上,英语中可能根本没有一个动词的意思是to describe something that is difficult。瑕不掩瑜,这节课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总的来说反映了杨雨箫老师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能力。点评专家:程晓堂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总体来看,杨雨箫老师对授课文本“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的理解和把握都比较准确,并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情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介绍实际授课过程中拟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说课思路清楚,语言表达流畅、准确。杨老师抓住了文本中life of the heart这一关键概念,并将深刻理解和认同这一概念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understand life of the heart and take the message home)。需要指出的是,课文反复强调的是the Chinese live a life of the heart,这是一个命题,也是中国精神的核心。而life of the heart是一个概念,不是命题,不能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另外,原文说的是life of the heart,而选手说的是life of heart。虽然只是一个冠词之差,但意思是不同的。杨老师在说课中提到,授课文本有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结构:第一段抛出一个问题“What is Chinese?”,然后描述中国人的特点;第5~7段(应该是4~6段)提出一个关于中国精神的假设(a hypothesis of life),第8~11段(应该是7~10段)从四个方面解释究竟什么是中国精神(life of the heart)。老师还提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结构,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借鉴和运用所学结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就本篇课文而言,最能体现其严密逻辑结构的是1~5段。第1~2段讨论什么是gentleness,第3~4段说明gentleness的来源是sympathy and intelligence,第5段继续探究sympathy and intelligence的根源,即“The Chinese live wholly a life of the heart.”文本第1~5段的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但如果不经过细心阅读与思考,恐怕也难以识别其中的逻辑。在说课过程中,杨老师重点介绍了课堂上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介绍词汇教学过程时,他提到将采用child-directed speech method,比如让学生像小孩子学说话时,用夸张的语气和语调读出单词,同时做一些动作或手势。其实,这种方式可能不适用于大学英语专业的课堂上。另外,就本节课学习的文本而言,学习重点应该是文本的内容、结构以及从文本得到的启示。在介绍阅读活动时,杨老师提到将采用阅读圈(reading circle)的方法。阅读圈方法通常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本时采用,以便让学生分担阅读任务,减轻阅读负担。本课的文本篇幅并不长,而且是结构紧凑、论述缜密的文章。只有完整地阅读文章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要义。所以阅读圈可能不是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杨老师还提到,将让学生做些课前准备,比如收集一些素材和背景资料。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就本节的文本而言,如果教师不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提示,恐怕学生很难收集到有用的素材和背景资料。教师还提到,课堂上要用一段题为“Is Confucianism a religion?”的视频,以引发学生对传统上或历史上的中国特征(the traditional and historical Chinese characters)的思考。尽管笔者不了解这段视频的内容,但从视频的名称可以看出,该视频不适合用在本节课,因为儒教(儒学)是否是宗教,与本节课所学文本的主题和内容几乎没有关联性。点评专家:程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