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赛、省赛到全国总决赛,历时8个多月的备赛、参赛历程,一路走来,有疲惫和艰辛,但更多的是信念和梦想支撑着我收获进步和成长。犹记得8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时,一位前辈教师送给我一本《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通过光盘上的影像资料,我一睹了获奖教师的风采。从那时起,参加“外教社杯”的梦想便在心中生根发芽。这些年,我一直关注着“外教社杯”的比赛,见证了“外教社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始终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外语教学竞赛。另一方面,“外教社杯”也激励和鞭策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因此,非常感谢外教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备赛的过程中,行业专家、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设备调试到拍摄流程沟通等各个方面,都是他们在为我群策群力、保驾护航。每一次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都是一场扎实深入的教学研讨活动,碰撞教学理念,打磨教学设计,审视教学实施。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品质。背靠一支强大温暖的团队,我便有了力量和智慧去战胜沮丧、困惑和怯懦。
比赛虽然结束,但教学精进之路却没有终点。比起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展示一节优秀的示范课,教师更应该从日常教学做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能够在知识、技能或思想上有所收获。虽然我教授的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但也应兼顾外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更加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思想的启迪和价值的引领,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以精读课程为例,可从What、How、Why三个层面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探索文本的主题意义,层层推进,搭建脚手架,使学生从低阶思维逐步向高阶思维过渡,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提升。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策略的训练,如预测文本内容、根据语境猜测词义、推断作者态度、在文本与学生间建立联系等。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机融入思政元素,通过主题意义的挖掘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比赛也促使我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深知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还要系统、深入地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和科研素养,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