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芬

选手简介

刘芬,江西人。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厦门理工学院。曾获得江西省大学生英语口译大赛一等奖。自2005年工作以来,担任大学英语、英语口译等课程教学及PETS、IELTS等课程培训。任教期间,深受学生好评,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6月获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福建赛区综合组一等奖。

参赛感言

一次偶然的机会,外语系副主任赖铮老师推荐我参加省赛,我的2011因此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结缘。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抱着学习和尝试的态度,我踏上了参赛之路。这条路尽管历时短短数月,却是我最宝贵的人生经历之一,令我记忆深刻、受益良多。

这次参赛让我对从教6年来碰到的问题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系统总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师自始至终关注的焦点,一堂成功的大学英语课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堂英语课都充满乐趣而又富有意义呢?以大班综合课为例,它本身就是启发学生心智,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交流活动,所以根据课文主题设计的多样化活动如 brainstorming, group discussion, debate, role-play, word guessing 等贯穿课堂始终,既可以活跃气氛,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又可极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课件的制作也是能否实现各个环节教学目标的关键,抓住学生注意力得靠图片、音频、视频,但制作课件时把握和使用的“度”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

当然,好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本人不断地自我总结,更需要团队间亲密的合作。这次全国决赛的授课部分我抽到的是一篇涉及物理知识的文章,很少有人尤其是女老师敢在英语课上向科学知识挑战!记得那段日子,我茶不思饭不香,反复设计教案,经常陷入迷茫之中,幸而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及时有力的帮助。魏志成主任在教学理念上多次的指导和建议,大大扩展了我的教学视野;赖铮老师多次组织有经验教师观摩课堂、会诊把脉,使我获益良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同事兼好友郑珺老师的辛勤付出,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俩多次在一起商讨直至夜深,小到一张 PPT 图片的摆放,大到整个的课堂教学框架,她都给予了中肯的意见……可以说,我在比赛中的表现其实也就是整个团队教学实力的体现。

比赛虽然结束了,我有幸在这里得名师提点、获益友良言、拓宽视野,然而我深知前进的道路才刚起步,教途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非常感谢外教社给我和所有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如此高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希望大赛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的优秀教师有机会参与其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该选手能够很好地利用课堂情景展开教学,课堂各个环节相互联系,重点突出,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选手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详细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完整性。课堂教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学导入,通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互动形式,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他的理论以及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铺垫。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阅读。教师把课文分为四部分,紧扣课文的中心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有关事实。第三部分通过师生互动,以填空练习的方式总结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技巧。第四部分布置下一次课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部分很自然地连成一体。从整个授课过程看,参赛者能够很好地将教学重点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融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把语言的学习和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语言点的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在对词组 doze off 的处理上,教师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与“睡”相关的其他词语,并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词组和图片互相讲故事,训练学生使用所学词语的能力。在多媒体课堂,电子课件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从课件上看,该选手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知识面较广,能够很好地利用多模态手段,在课件中恰当地使用图片、视频、音频、色彩和文字。页面设计活泼,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教学的需要。例如,下面的幻灯片嵌入了动画方案,能很好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此外,该选手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将会遇到难点,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通过问答、小组活动、填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了解一些短语的意义和使用,锻炼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整体说来,该选手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点评专家:杨信彰教授刘芬老师有温暖的微笑和温和的语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好,教学用语简明扼要,教姿教态自然大方。她结合自己在午餐时分上场的次序,从“stay hungry”引出一周前刚刚辞世的热点人物----苹果CEO“乔布斯”,再顺着天才的话题引出本课的话题人物----爱因斯坦,用时仅半分钟,简洁、风趣、有时代感,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三分钟的导入部分运用“头脑风暴”成功地激活学生已有的对爱因斯坦的认知和描述他的语言知识,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对课文的处理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为主线,兼顾重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小组讨论、教师举例讲解、学生编故事等形式,边学边练,并且有阅读技能的渗透。小结中以填空练习的方式重现了之前讨论的主题和语言点,自然过渡到课后作业。作业要求学生就一中一外两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与课文有较高的主题相关度,且通过播放电影片断、回忆课文观点、提供拓展阅读材料等做了充分铺垫,鼓励学生关注文化差异及现实问题并发展批判性思维。整堂课有输入有输出,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师能熟练地驾驭教学材料,以良好的节奏感将时事热点和时尚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如欧债危机、乔布斯、拜登、诺贝尔奖、美国电影 Avatar、印度电影 Three Idiots 等,将知识性、趣味性与时代感有机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保持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较强,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表现出丰富的教学经验,指令清晰明确,反馈及时,调度自如,师生配合度较高。教师在小结中提炼了人物描写的写作技能,但随后没有任何跟进,建议在课后作业中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小组讨论作业将如何检验,最好做明确说明。PPT 第27和第30页中项目符号因粗心而使用不当,使得层次感和条理性减弱。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很注意赞美学生,但在用语方面以形容词“wonderful, smart, brilliant, best”等为主,略显笼统和随意,针对性不强,可能无法给予学生真正的肯定和鼓励,还望继续用心探索。点评专家:李淑静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刘芬老师本堂课要讲解的是林语堂谈论人生的一篇散文。该文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从刘老师说课的情况来看,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深度,对整堂课的安排合理,应该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刘芬老师一开始就在教板上列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即 planning,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actice 和 production,让学生明确课前、课上、课后分别要做什么。刘老师不仅自己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查询有关林语堂先生的相关情况,也要求学生课后这样做,使学生对林语堂先生的学识、思想、人品有更多的了解,并对他在本篇散文中所要传递的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处理课文时,刘芬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 global reading,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接着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修辞特色,最后对一些词语进行操练。整个过程衔接自然、条理清晰,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刘芬老师在解析文章的过程中,通过挑选部分词语,如 dodge the horns of the dilemma,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capture popular fancy 等,以及 the end of life lies not in ..., nor in ..., nor in ..., yet in ... 这样的结构,不仅指出了作者的英语功底和修辞特色,而且能让学生领略英语语言的美。她还拣出 ambiguous,perplex 等一些常用词,帮助学生进行训练。刘芬老师说课过程中语言表达流利,但语速似可放慢一些。选择训练的词汇,如 swerve,resentful,属于非常用词汇,似可不必在课堂上练习。另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一些单词的重音,如 humanism,cultivated,influence 等,要把握准。还要避免 grammars,such a reading,make/of/understand we Chinese people 这样一类不规范的表达方式。另外,对于没有听懂或没有把握回答的问题,不要勉强回答。点评专家:杨治中教授刘芬老师英语口语流利,思路清晰,具有优秀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优异的教学理念。在10分钟的说课时间里圆满地阐述了自己对课文 Chinese Humanism 的教学安排。一开始说课刘老师就用五个P介绍和概括了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这五个P分别是:(1) Planning, (2) Prepara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3) Presentation of the teachers, (4) Presentation of the students (students' practice), (5) Production。在说课的过程中,刘老师不仅展示了自己对这篇文章从精神、哲学、文化层面到语言层面的理解,并且要求学生对文章作者以及内容进行详细的准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对此篇文章的语言训练,该位教师也考虑得很周全,词汇层面如,ambiguous, perplex, resentful;短语层面,如,catch the bull by the horns, 以及结构层面如,?the end of life not in, nor in ? yet in? 等等。刘老师还注意利用语言课堂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炼有挑战性的题目,启迪学生思考,如 What is the end of the life you expect? Why do Westerners can never fully understand Chinese humanism? 等等。这些问题都促使学生课后进一步扩展阅读并思考。该位教师对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她对自己的定位是 prompter and helper, 故她设计了各种活动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课堂报告等等。这些活动的安排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略有不足之处是该位老师尽管英语语言功底较好,但是在语言上还是有瑕疵,如对humanism 这个单词的重音,有时候对有时候错,这可能是因为教师本人较紧张。总而言之,在此节说课过程中,刘老师紧密、有效地安排了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还特别提及要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都是这节说课的优点所在。点评专家:樊葳葳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