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丹

选手简介

曾丹,湖南湘潭人,硕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攻翻译方向,后留校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曾两度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5月荣获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广东赛区综合组一等奖,同年6月被授予校级“优秀党员”荣誉称号,荣获校级优秀教学奖一等奖,10月被授予校级“青年教学十佳”称号。

参赛感言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Why I Teach”,文中描述教师是一个令人 red-eye, sweaty-palm, sinking-stomach 的职业。如今从教十年,切身感觉的确如此!从80后的学生教到如今90后的学生,教材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思想与手段与时俱进,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亦必须“转型”:即由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针对90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通常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及任务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安全”的表达环境,与学生分享讲台,使学生由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文化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我的英语课上,经常会围绕单元主题给学生布置各种任务如开展模拟交易会、招聘会、情景剧表演、英语辩论等活动。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须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既有的课本知识输入,拓展性地广泛搜集资料、探索有创意有效率的表达之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中英文阅读量、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习”。 

学生们“在做中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又何尝不是?参赛伊始,我仅仅抱着“从未拍过录像课----试试何妨”的心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选拔,孰知最终居然闯入了全国总决赛。一路走来,若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备至,同事的无私分享和全力支持,先生和女儿的百分百理解,我恐怕已在途中退下。在这半年的比赛备战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深度挖掘课本文章的内涵思想、如何科学设计课堂提问与知识检测、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我更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了关键不在于我拿到了什么名次,而是我是否在进步。在此衷心感谢外教社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让作为一个大学英语教师的我在职业发展和人生感悟上经历了一次难得的成长和提升。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本节课的主题是“生命的价值”(The Value of Life),主要学习材料是 Helen Keller 所著的文章 Three Days to See。主要教学活动包括阅读主题材料、讨论主要话题,在以上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楚,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情感。此举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能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比如,在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触摸塑料做的橙子和一片真的树叶,让学生感知和体会触觉的重要性,同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旨,如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同时注意适当处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有教师讲解,也有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学习活动。PPT 设计合理,图片、文字、视频材料使用的当。教师语言基本功很好,语言准确、流利。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并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本节课的导入(热身)环节略显拖沓,所用时间偏长。该环节(含介绍本节课的任务介绍)共计约5分钟。教师课堂话语的速度和节奏偏快,显得不够自然,有“演讲”的倾向。虽然教师试图与学生互动,但教师自己的话语互动性还不够强,导致教师请学生回应时,学生有时不能有效地回答(此问题在后半段授课过程中有所好转,尤其是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自问自答的情况也比较多。另外,教师话语总量偏多,长段的连续指令语和解释语偏多。比如从9分2秒至11分25秒,教师围绕 listlessness 一词连续讲了2分多钟,中间只有一个学生说了大约5秒钟的话。点评专家:程晓堂教授曾丹老师授课选取的课文是海伦房盏拿?Three Days to See,整堂课节奏明快,时间在内容丰富的讲解中不知不觉间流逝了,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有关知识并掌握必要的语言点。授课老师表现出深厚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比较纯正的语音语调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再者,授课老师授课比较老道,具有流畅自如地驾驭授课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能力。授课的整体结构分为三大部分,“Lead-in”、“Teaching objectives”及“Teaching procedures”。课文的导入部分很生动,能够即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将他们的注意力逐步引入课文主题。授课中对主题的分析形象而具体,能够把握住“Three Days to See”中的关键两点,并将之与课文的整体结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课文主题的分析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强调突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加深学生的印象,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授课通过 PPT 向学生列出“Teaching objectives”和“Teaching procedures”这两部分的具体内容,前者又细分为三小点,后者又细分为四小点。值得肯定的是,曾丹老师在这两部分都能点明重点,说明教学目标的重点是要学生意识到“the value of life and our blessed senses”,而教学过程的重点则分别是“exploring the sentences”和“reflecting the value of life”,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环节。可惜的是,由于实际授课受时间限制,无论是在时间分配上还是在 PPT 所承载的信息量上,对“the value of life”的探索和思考方面似乎只是浅尝辄止;在师生互动环节,当问到句子的修辞方法时,学生回答是“parallelism and contrast”,老师只是肯定了“parallelism”,而并未对“contrast”作出任何回应,授课老师若对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关系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学生收获则会更大。点评专家:史志康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成功的说课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说课人对文本有全面而透彻的理解;二是说课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运用自如;三是说课人要有很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本参赛者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她成功了。参赛者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口语表达流利准确,教态自然,富有亲和力,展现出很好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本领。参赛者的出色表现再次说明: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英语教师,首先要修炼好自己的英语语言功底。参赛者对林语堂撰写的 Chinese Humanism 一文理解正确,领悟比较透彻,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她说课成功的根本保障。由于她熟稔文章内容,所以她能紧扣课文内容,在十分钟之内把四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沿着“What? How? And Why”这一思路陈述得十分具体,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讲述了如何处理难点。比如,第二节课的教学任务是 Detailed reading,选用的方法是 Group work 和 Group report,如何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报告?如何跟踪小组活动?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具体的筹划;谈到如何让学生反思课文主题时,参赛者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具体的题目。在很短的时间里能设计出如此细致的课堂教学计划,需要纯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也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参赛者在说课时没有空谈教学理论和方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设计了“K (Knowledge)--S (Skill)--A (Awareness)”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可行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能实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的教学效果。在回答问题的环节,参赛者的表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主要归因于她对自称有“西洋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的林语堂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参赛者把 humanism 一词的重音搞错了。通过这次大赛,我想参赛者会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积累。点评专家:秦秀白教授该选手英语发音清晰,表达流利,教学目的明确,较好地把握课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上好一堂课的一个前提是教师充分理解课文,并设计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案。从这位选手的说课可以看出,她能够很好地讲述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把中国人文主义的人生理想理解为享受生活,说明了中西方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做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大学英语通常是大班教学。针对这一特点,该选手采取了小组活动的方式。参赛者能把握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积极词汇的学习。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许多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作者的态度和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使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人生理想。设定好周密的教学计划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保证。参赛者把该课的授课时间定为四节课,并详细说明了在这四节课的教学步骤和理由。第一节课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分配给不同小组以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各种信息,并在课堂上交流和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第二节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授课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说出阅读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小组讨论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则请学生提交小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第三节课,教师解答学生在讨论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开展积极词汇的学习。例如单词 drunk,教师先给学生一些例子,要求学生观察单词的正确用法和搭配,归纳单词使用的规则。在第四节课,教师设计一些多项选择题、正误判断题、词汇选择题、填空题等,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检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劝说能力。可以看出,参赛选手较好地把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注意师生的课堂互动。从该选手对评委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我们可看出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以及广博的百科知识。点评专家:杨信彰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