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年的金秋十月沉淀着我人生的又一个梦。我有幸来到上海外教社,和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同仁们促膝言谈,与全国各省各地分赛区选拔出的精英们煮酒论英雄。感谢外教社举办的这次“全国高校外语界教学的巅峰赛事”, 感谢外教社不遗余力地推进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作为一个在综合组总决赛中折桂的选手,更深切的感受到这次比赛对大学英语教学春风化雨般的启迪。
我任教大学英语有一年光景了,记得执教之前,便听到无数学生将大学英语课比喻成“鸡肋”的说法。我很理解这群学生心中的期待,他们不愿大学英语老师仅仅是英语单词和语句的复读机,他们不愿意看到修读这门课程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一纸薄得不能再薄的四、六级证书。这些学生心中的愤懑和不甘恰恰暴露出当今大学英语课存在的肤浅化、机械化,以及功利化的弊端。这也为我们这群奋斗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昭示了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
这次“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也为我一直以来对上面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和改革实践给予了启示。现将这些启示整理如下:
第一、我们应把思辨性思维引入课文的解读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主动地、辩证地通过阅读英文去思考文章的讯息,应鼓励学生把英语作为辩证思维的载体,用英语去思考这些文字背后的价值观念,可以大胆去挑战作者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证据确凿,均可接受。
第二、应关注学生把英语语言作为触摸世界的工具,鼓励学生大量用英语去进行专业化的搜索、研究。用英语对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进行跨学科泛读。用英语捕捉国际时政,掌握英语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新闻报道的第一手资料。这样一来,英语不再是单词表上的词条批注,而是活生生的知识和讯息。
第三、应把中国文化的分析和中西文化对比引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当中。中华民族培养的语言人才不应是不识“之乎者也”,却通莎士比亚的数典忘祖之徒。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大可以引入当今中国社会缺失的对于中国文化的思考,启发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见微知著,只有通过文化对比,才能真正把作为异国文化载体的外语进行深层次的吸收。
感谢外教社举办的这次精彩纷呈的巅峰赛事,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燃点希望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