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双飞

选手简介

范双飞,来自美丽的愚公故里河南省济源市。2001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英语系,2005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主修英美文学。200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工作,成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平时喜欢看美剧,最爱是 Friends ,总共看过十几遍,也喜欢看《康熙来了》,几乎一集不落。

参赛感言

中学语文课上曾学习韩愈的《师说》,记得最牢的是篇首的一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时只稀里糊涂地理解为老师大抵是为学生解答疑惑的。后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曾不止一次地站立在学校小南门附近的石碑前仰望镌刻在上面由启功先生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反复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老师可以经得住这八个字的考验。

如今已是踏上讲台的第四个年头了,回首过往的三年,并未感受到丝毫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和异于常人之处,体味到的只有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宽慰和快乐。我理想中的课堂是一个没有讲台、没有评判、没有权威,充满了启发、问题和思辨的场所。然而我所面对的大学生们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似乎都更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因此我备课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比如尽可能选择社会热点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运用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视听材料,设计谜语、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例如一节关于地球环境恶化的听说课中有一段对北京沙尘暴的新闻报道,大部分老师只把这段材料当作听力理解练习来处理,我则把它当作背景材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模拟召开一场政府环境部门就北京今春沙尘暴情况的新闻发布会。结果学生们讨论的热火朝天,发布会的过程中唇枪舌战,“记者们”的提问犀利刁钻,“官员们”的回应有理有据,整个课堂我成了一个嗔目结舌的看客。

三年的时间太短暂了,离“桃李满天下”的境界短到可以忽略不计。然而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太过浓厚以致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专业决定报考英语硕士,有一名自考的学生由最初只识26个字母到两年后顺利通过四级考试并开始准备雅思。"These are the real reasons I teach, these people who grow and change in front of me." (quoted from "Why I Teach" by Peter G. Beidler)

我参加这次教学大赛只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的勇劲,最想感谢的是在现场给我们做配合的学生们,他们的耐心诚挚、机智变通、笑靥如花让战战兢兢的我顺利地走完了全程。他们才是无名的英雄。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这位老师显然具有良好语言基础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该位教师在授课、课件的准备以及其他音、影像资料的使用上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养。该课堂具有以下4个特点:(1)明确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2)帮助学生尽快使用相关语言进行表述。如,在练习设计上,尤其是授课中在要求学生练习说的时候,强调了对语言使用的训练,即打招呼和请求并提供建议。(3)寓教于实际。授课过程中,在完成了基本的语言听说训练后,旋即进入语言使用的真实世界。如要求学生观看有关新东方教学外国记者的报道片段以及对美国常青藤大学的介绍,这些输入都将语言的学习与应用紧密联系。对于学生使用英语了解和观察当代社会中的热门事件和讨论热门话题有促进作用,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4)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课后作业的课件上200和2000数字的对比展示启迪学生思考,具有挑战性。该课程略有不足之处是,该堂课听力练习开始时的第一项作业要求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大意,但是具体练习确是要求学生打钩,不太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主要情节,建议仅给出关键词,如学校的校名等等,以此来作为听懂大意的提示。点评专家:樊葳葳教授这是一堂设计精致、完整,教学流畅的视听说课。课堂采用音频和视频听力材料各一段。第一段听力材料听了两次,每次配合不同的听力练习和要求,分别训练学生把握大意和捕捉细节的能力。第二段为视频材料,选自CCTV英文频道的新闻专题节目,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大意。两段材料语速适中,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课程设计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流畅,授课指令清晰,注重学生的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1. 课程一开始,授课教师明确告知学生本堂课的听说教学目标,并进一步提出“Critical Thinking”的要求,随后介绍课程进行的几个模块和顺序,帮助学生了解课堂内容和学习要求,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 教师以“What do you think life-changing decisions include? ”这一问题引入本堂课的主题“How to choose a college”,耗时两分半左右,时间控制得当。3. 进入听力练习之前,教师简要介绍听力材料的背景及练习要求,练习指令明确。清晰的课堂指令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果。4. 课程内容以听力材料展开,遵循 brainstorming 发言环节—role play 口语练习--cultural tips 文化扩展—video 视频听力训练—discussion 口语讨论—assignments 作业的流程,逐步推进,并步步提高教学难度和学习要求,流程顺畅,听说结合,形式多样,学生有点有面参与口语活动,参与程度高。从听力环节进入到口语环节,从口头发言到角色扮演操练,再到课堂大讨论,教师的课堂设计妥善处理了“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且不仅仅拘泥于听说练习,还添加课外知识,教学过渡自然。授课教师语音语调正确,表达流畅。点评专家:刘洊波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参赛者范双飞老师说课视频材料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较强的语言专业技能,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听力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素材中的重点和难点;2. 英语语音语调(除个别词外)纯正流利,对听说课程教学起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示范和表率作用;3. 对教学背景和教学内容的简述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做了很好的铺垫,反映出参赛者具备了很好的教学课程论的基本功;4.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明确,程序合理。在 Lead-in、Listening 和 Speaking 等教学活动中的练习设计、理解侧重点、问题导入等较好地体现了听说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两点不足与建议:1. 作为听说课程训练,除了强化听力输入过程以外,对于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的学生来说,适当的语音语调训练是必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输出过程中的自信和质量;2. 在口语训练中,参赛者设计了的用英语开展专题讨论。作为语言技能训练,这会使得语言信息在听与说的技能转换中显得比较苍白,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因为需输出的信息过多地超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而感到无可奈何。如果在要求学生参与口头讨论之前,增加一些针对听力理解的信息和与之相关信息而设计的 controlled、semi-controlled 和(或)open-ended 口语训练,则会使得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会更好些。点评专家:李霄翔教授范双飞老师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对听力教学材料的理解全面、准确、透彻,语言表达流畅自如,准确得体,说课内容完整,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她首先概述了自己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准确归纳了主要内容为中国政府如何致力于发展绿色能源、应对环境危机,定位教学对象为中高级水平,判断话题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之后明确提出了三个教学目标:听力技能训练(predicting, inferencing, note-taking)、交际技能训练(giving opinions, expressing agreement/disagreement)以及有关绿色能源的背景知识介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个课堂教学环节:导入、视听、讨论、布置作业,并结合教学材料为各环节设计了多种活动,如导入中拟播放相关主题的电影片断帮助学生预测话题、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已有的环保知识与语言、学习材料中出现的生词以扫除听力障碍,视听中通过回答三个问题获取大意、通过听写或填空获取细节,就“Can government alone bring a greener future for China?”开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则是基于真实环保案例分析的意见表达。总之,其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的设计紧扣教学材料,并兼顾了听和说、语言和内容、知识学习和学习策略培养、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反映了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和较强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回答现场第一个提问时,范老师再次展示了她对于教学材料的准确把握,解释清楚到位,可惜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如能在涵义上扩展一下就更好了。对于第二个问题,她虽然预测到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会在口语活动中有差异,并提出了同伴学习的解决方案,但在联系文本时显得不太自信,究其原因,可能是范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对于教学难点以及学生的差异性有所忽略。点评专家:李淑静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