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的教学大赛已有很多,这次却有些不同。首先它是国家级别的比赛,其次又是一次英语专业教师的大赛,我尤为看重。下边把整个参赛经过介绍一下,希望对今后的参赛选手有所帮助。
2012年9月,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晓虹教授通知我参加山西省决赛。省里决赛对讲课内容未作具体限制。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更符合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比赛中选手们的授课内容丰富,各显特色,精读、写作、翻译、口译和文化等课程都有涉及。我选择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我以时间为序,对当时的史实进行横向对比,并总结了这段历史带来的经验教训,夹叙夹议。顺利进入第二环节的即兴授课部分,并最终成功胜出,获得了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
全国决赛的授课题目是提前两周通过网上抽签决定的,我抽中的题目是“Is Everybody Happy?”(其实我认为还是用原文的题目“What Is Happiness?”更为贴切)。这篇文章共1200词,难度中等。因为文章带有说教口吻,起初我并不喜欢。但细读几遍后发觉作者逻辑缜密、过渡自然,是帮助学生熟悉西方逻辑推理的一篇好范例。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养成可能比学习几个单词或句子更有长远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更简便、更清晰地了解全文结构,也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我把对文章的理解归纳为对五个层层推进的问题的回答。20分钟的授课时间内授课者无法涉及所有的重点词汇、难句和语法难点,因此我只选了自认为必须拿出来一讲的双关语“You Auto Buy”并加以延伸阐述。与学生互动交流时我选择和其他选手不同的方式,将学生请上了讲台。我想传递给学生和评委两个信息:一、站在这里不容易;二、谁都有权站在这里。
最后我想谈的是,短短2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的讲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经常问自己,如果是一篇1200字的中文文章,我会选择在20分钟内教外国人什么呢?因此,选手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评委如何评判,我认为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希望今后大赛在这方面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