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重庆,飘着小雨的天气非常阴冷。坐在窗前回顾这次教学大赛的历程,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
谈到教学,我一直都赞同一种说法:人文学科的学生应该学得身心愉悦,如果学得很痛苦,那就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希望自己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在我的课堂里获得快乐。
因此,我的课堂设计一般都是三个步骤:引起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新的东西、引导学生使用学到的东西。下面,我以全国总决赛我抽中的文章“The Teacher Who Changed My Life”为例,具体谈谈我是如何使用这三个步骤的。
大赛规定只能讲20分钟的课,而且要有起承转合,展现一个完整的课堂。所以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一个重点。我选择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赏析这篇文章。人物塑造并不只是文学作品中有,影视作品里面更加突出,所以我选择了《窈窕淑女》中Eliza出场的片段让学生观看。这个场景中,Eliza粗鲁的举止,不标准的发音让人忍俊不禁,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看完之后,我问学生对Eliza有些什么认识,他们都积极地回答。我又问他们,又没有人直接告诉你Eliza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们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他们就说从Eliza的言谈、举止、衣着、其他角色对她的反应得来的,于是我就自然地告诉他们,这种方法就是人物塑造中很生动的一种——间接塑造。我就总结人物塑造的两种方式,将它们的优点进行比较。这一步是对新的知识点的总结和教授。
如何使用这个知识点,我设计了两步:一、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更多直接塑造和间接塑造的例子;二、布置学生下课后回去使用这两种方法,模仿课文写“The Teacher Who Influenced Me the Most”。这样,学生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明白了什么是直接塑造和间接塑造,然后学着去使用。这也体现了我对精读课的理解——从对经典文章的阅读中学会遣词造句和文章的写作。
这三步并不完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行不断的改进。
才当老师的那一年,我们系主任曾邀请了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来讲学。讲学完了,他说:如果一个老师,什么都不能给学生,至少应该给他们快乐。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希望自己能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快乐,而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快乐。
感谢那位教授这么有智慧的句子。感谢所有帮助、支持我的老师、领导和同事。感谢所有关心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