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上海,清冷的空气,繁忙的街道,忙碌的人们,所有的一切集聚到脑海,便形成了我对上海的第一印象。由于今年我参加了国家汉办和美国大学理事会合作的对外汉语教学项目,这次我是回国参赛。在经历了17个小时连续飞行和三次转机之后,旅途疲劳和时差变化让我困顿不安,但一想到重回亲爱的祖国,强烈的幸福感就涌上心头。
我热爱生活,乐于发现生活的美好;我更热爱教学,将它视为生活的主旋律,并乐在其中。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只要我们耐心观察和善于收集,一定对教学有益。这一次比赛,我抽到的文章题为“The Teacher Who Changed My Life”。从拿到文章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感觉有点压力:这样的主题内容朴实,思路清晰,但在教学设计上实在难以出新和出彩。仔细阅读全文后,我发现文章涉及John Milton的《失乐园》和《复乐园》,涉及作者如何在老师的帮助下实现自身的超越,且字里行间多次出现象征的手法,文章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正当我苦于难以突破之时,突然看到美国住家6岁的儿子Benjamin正在玩从海边带回来的玩具stacking blocks。当他将这些blocks从盒子里一个一个取出来,奇迹般地堆积成高高的灯塔时,我知道了这就是我要找的灵感:老师就是灯塔,他引导学生不断发掘自我!很多时候,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老师的鼓励和引导能激发他们的潜力,指引他们人生的方向,实现他们人生的改变!就这样,我的授课思路成型,“灯塔”教具的介入也正好与文章的“象征”手法相契合。
另一个我思考较多的问题是课堂组织形式,即教师采用怎样的方式和形式来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要知道,比赛只有短短20分钟的时间,聚光灯下,参赛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承受一定压力,要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投入实在是个不小的挑战。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切入,我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如在热身部分,用“猜猜他是谁”导入教师这一概念,通过将文章主角Professor Bill Morse设计成最后一个被猜人物导入文章内容; 在内容分析部分,利用教具stacking blocks展现人的潜力无限,并开展相应小组讨论;在总结部分,将blocks叠合成灯塔,通过全班齐诵的形式,再现和提升主题。
以上便是我准备比赛的真实描述。我十分珍惜这次大赛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大赛提供给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和学习进步的机会。同时,借大赛与各位老师交流切磋,发现了自己的多处不足,提高了自身的抗压能力。
老师们,在将来的日子里,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