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煜奎

选手简介

古煜奎,籍贯广东,翻译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讲师。本科阶段毕业于广外英语语言文化学院;2006年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教学期间多次荣获院级优秀教学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译,为省内外大型国际会议担任同声传译员百余次,现为广州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著有《口译实战高手》一书。

参赛感言

我于2006年留校任教,现在是我教学的第6个年头。这6年的教学生涯,是一条有起有伏的曲线。

教学生涯伊始,我的工作热情高涨,备课我总是尽心尽力,上课我则是带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海洋中畅游,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和疑惑。那时的我对韩愈的话有了切身的体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觉得我做到了。教学的前三年,可以说是我的“教学蜜月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学热情的消退,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教案重复,我开始进入了“教学迷茫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每天、每周、每个月、每个学期重复着一样的上课程序,讲来讲去就是千篇一律的内容。那时我又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我还活着,但感觉自己已经被“掏空”了。

我开始问自己:如何才能突破这种教学的困境?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广泛地跟同事交流,旁听他们的课;我阅读大量教学书籍,从中获取教学理论知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终于有了答案。

“教”和“学”是教师之本。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做好了“教”,但是却没有做好“学”。我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地掏空自己,却没有足够的自我积累和知识补充。现在我明白了:“教学”二字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得好”,还必须“学得好”,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要做到教学结合、寓学于教、以学促教。

也正是因为我想“学”,我报名参加了这次“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这是我教学生涯中一段让我毕生难忘的珍贵经历。回想起来,在比赛中获奖固然是对我教学能力的一种肯定,但是,我觉得这次参赛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在准备过程和参赛过程中所学到的种种知识和经验。  

在这里,我想引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两句话来总结这次教学比赛的心得:“要想让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相信经过这次比赛,我的教学航程又会重新扬起风帆,朝着更高、更清晰的目标迈进。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英语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这是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从这位选手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该老师口语表达流利,发音清晰,语言简练,逻辑性强,能正确使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此外,他能掌握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授课时精神饱满,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在课堂组织和教学过程方面,该老师教学步骤清晰,能借助幻灯片的提示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由此展开教学。该老师的一个特点是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把扫读和细读结合起来。该位教师在探讨课文主题时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学生使用扫读的方式理解课文各部分的大意,以句子填空的方式来抓住课文的主要要点。此外,在细读方面,该老师能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学生详细讨论幸福的定义、幸福的本质以及捐款还是不捐款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活泼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是我们经常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该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展开与学生的大量互动,使用大量的师生对话,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活跃课堂、训练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很有裨益。该老师从一开始就以问答形式引入教学内容,注意学生的反馈,所提的问题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我们从课堂互动可看出该老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其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该老师能在授课中结合课文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意识到明喻在建构意义中的作用。点评专家:杨信彰教授古煜奎老师的教学演示围绕“Is Everybody Happy”展开,共有四个部分,分别为主题探讨(Exploring theme)、细读(Close reading)、运用修辞手段建构意义(Using Rhetorical Devices to Construct Meaning)和作业(Assignment)。讲课一开始,古老师就开门见山点明主题——Happiness,并通过一个故事引入了有争议的话题棗面对绝症患者,一个刚刚靠运气赢得大奖的穷人是否应该捐助病人进行移植手术,由此引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同学们给出了各自的选择和不同的原因。之后古老师点明了课文题目,并简要介绍了作者。该部分用时近3分半钟。在“主题探讨”部分,古老师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指出作者要回答的四个问题及其内在的逻辑性。他通过填空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正确的关键词,依此提炼出文章的主旨要义。在“细读”部分,古老师重点关注了课文的第7段和第14段。他通过第7段分析幸福可以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中的内容,并就提出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然后,古老师讲解了第14段中“having”、“being”和“becoming”在文内的实际涵义。接下来,古老师通过例句的理解和分析,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明喻的概念,但因时间关系并未对修辞手段如何建构意义展开讨论,题目很大,但内容很少,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布置作业时,古老师要求学生课下组成5人小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所给的社会现象准备5?0分钟的发言。最后,古老师援引罗斯福的名言结束了本堂课。古煜奎老师讲课的时候声音洪亮、语音纯正、语速适中,说明古老师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课堂上,古老师还表现出很强的课堂管理与掌控能力,他沉着自信,启发式提问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发言比较踊跃,课堂参与度好。但对修辞手段的介绍有“蜻蜓点水”之嫌,对重要词汇和语句特征的关注也不够。整体看来,古煜奎老师的这堂课内容充实,表达清晰,节奏感好,不失为一堂成功的语言课。点评专家:王俊菊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