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

选手简介

胡颖,湖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07年至今任教于湖北经济学院管理技术学院。2014年荣获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湖北赛区特等奖。

参赛感言

比赛结束已有30多天了,可能大家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各般琐碎和忙碌。只是我,一次次地梦回上海,梦回那10楼的报告厅,原先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抵触的情绪,此时却汇成了深深的不舍和感慨。

刚得到参赛的消息,我的反应竟是抗拒,似乎不愿意将自己置于这种压力之下。但是,当准备一旦开始,自己便也一往无前了。写到这里,我最感激的是我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期间的老师们,他们教授于我的对于教书哲学的理解是根深蒂固的。凭借着学习所得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完成了课程设计和初赛视频的录制。这里也要感谢我可爱的学生们和不厌其烦帮助我制作视频的朋友们。

进入全省决赛后,我更没有理由退缩了。决赛的准备,我认为就是细节的比拼,大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每个人都懂,困难就在于如何将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仔细规划每个教学环节。就在看似成竹在胸的时候,同事给了我当头一棒,在临时举行的演练中,我的表现一塌糊涂,无数盆冷水从头灌到脚。于是,我开始不仅注重细节的设计,更关注具体的表现力和教学环节中的“亮点”。在同事们和好友的鼓励之下,我在接下来的数日之内进行了细致的练习和改进。当我在全省决赛比赛场外不敢面对分数时,场内的好友发来了短信:“准备去上海吧!”

迎战总决赛需要更多的准备,不仅要充分分析文章、思考教学理念、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琢磨课件的制作,还会不断迎来领导的鼓励、亲友的关怀和同事的鞭策。这期间,我不分日夜、废寝忘食地演练和改进,既经历了令人绝望的批评,又经历了令人暖心的激励;既经历了被全盘推翻的否定,又收获了生花妙笔般的惊喜连连。这个过程,我不孤单,支撑着我走到最后的是我身边的那群人,还有我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对教学的爱。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胡颖老师20分钟的授课行如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一种享受。他的教学特色可归结为:教学目标明确,表述清楚;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教学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件制作精良、颜色搭配和谐;课堂评估及时,教学效果明显。总体上说,这是一堂出色的阅读课。最为突出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巧妙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示解释课文内容和关键语言点。运用图解是老师常用的方法。不同的是,胡老师精心设计,有意将重要的词汇留空,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教师填写时特别用红颜色凸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解释课文第一段中的关键短语“virtuous circle”时,他告诉学生不必去查字典,可以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从情景中获得其中的含义,接着他就用图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解释(见图1)。他从“children work hard”开始,按照箭头的方向,分步前行。最后他再用简单的英语,总结“virtuous circle”的意思。图中需要填充的单词都含有正面意义,并与动词形成地道的搭配,箭头代表系列行动之间产生的良性关系。如果不是受比赛时间所限,我相信胡老师还会放慢速度,让学生逐步消化每个动词短语的含义,并同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记忆这些短语的用法。我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凸显了关键信息和表达形式,能够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点的学习有机融合。图1:“virtuous circle”意义的图解第二,自己将原文434词缩写成77词的微课文,再通过难度逐步提高的三次填空,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很有创意,既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但又不是机械重复,同时难度的提升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能够较好地完成预期的第一个学习目标:“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设想如果在完成这3次填空之前,事先将3个填空任务让学生按顺序看一遍,并告知他们最终需要完成这3个难度递增的填空,我相信学生在完成第一、第二个任务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效果会更好。胡老师可能认为事先不告诉学生,会让学生对新任务产生好奇感,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做前一个填空时注意力不集中,以为这是终结练习,就其后面练习的学习效果来说,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人数不会很多。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对本节课有两点改进建议。第一,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阅读教学中。胡老师虽然将“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theme”作为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落实”。“Understanding Chinese Parents”一文将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和做法作为两个群体进行比较, 带有明显的“刻板印象”,或者说带有作者的个人“偏见”。其实胡老师在文章导入部分,让学生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的答案明显表明他们的父母并不完全像作者所描述的中国父母,也不像胡老师所预测的那样(见表1)。而胡老师仍旧在说:“I’ve just turned a little puzzled. Clearly our parents love us so much and can do anything for us. When they face these questions, why do they always say‘No’?”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胡老师从头至尾都在反复对比和强调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的差别,似乎中外父母的表现完全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如果胡老师本人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局限性,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表1:学生对胡老师导入部分问题的回答Did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 when you were in high schools? Students' responsesWatch TV or play video games 83%(10/12)Attend a sleepover 42%(5/12)Choose your ow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100%(12/12)Have a boyfriend or girlfriend 0第二个建议是,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对掌握语言点的要求,即对学习词汇、短语、句型或语法的具体目标。胡老师列出了3个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2)练习有效阅读的技能;3)对文章主题给予批判性评价。遗憾的是,这3个目标中没有一个与语言点有关,而语言点最具迁移性,也最具可测性。所谓迁移性,就是在课文中学会后可以运用到日后的交际中;最具可测性,就是教师和学生可以检查是否已经掌握。尽管他在教授第一段课文中涉及了语言点,由于没有列在教学目标中,很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印象:语言点不重要。授课结束时,胡老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能够准确理解,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他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评委对他的答案表示不同看法时,他没有显得焦虑不安,急于进行自我辩护,而是面带微笑,再次解释了自己的答案。这表明胡老师在遇到不同意见时,能够冷静对待,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胡颖老师讲授的课文是“Understanding Chinese Parents”,其授课围绕lead-in、text understanding、extended activity、assignment四个教学环节展开,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structure、practice the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reading、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theme。从其认真、活泼的授课过程可以看到,胡老师备课认真、充分,对文本的理解准确到位;教学步骤设计合理,明确清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课堂节奏调控得当;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胡老师授课中与学生的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每个环节中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和练习,始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通过老师巧妙设计的main idea练习,让学生短时间内有效地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老师巧妙设计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多说、多练,真正体现高职英语教学课堂的特点和需要,做到了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课程设计去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这些优点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于:1. 忽略了课文的阅读。通读课文是阅读课最基本的环节,整个授课中老师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而这一环节对一堂阅读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精读还是泛读。没有这一环节,学生就不可能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和理解,不利于随后的教学环节的展开,不利于实现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也无法提高学生的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reading。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提问评委的提问中也得到了验证。2. 作为一堂英语语言教学课,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缺失了英语语言知识点的讲授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堂示范性授课,至少应有一两个语言点讲解的例子,这可能对高职的学生是有用和有效的。3. “课件”仅仅是文字,缺少“多模态”性,英语课件更应该发挥其功能性、实用性、丰富性。建议: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保持和发扬在授课中所表现出的这些优势和特点之外,一定按照自己教学的对象精心、科学设计好每一堂课,设计的重点一定是追求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任何形式和方法都要服从课堂效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点评专家:郑仰成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胡老师说课时,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还能用简洁的PPT,直观展现教学流程,总体上达到了说课的比赛要求。他的说课分为3个部分。第一,他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他首先介绍了文章的体裁属于记叙文,然后对文章的大体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文是作者自述择业过程中与父母在观念、行为和情感上的冲突。这说明胡老师能够比较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4个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2)练习阅读技能;3)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模式;4)能够对人生的选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第三部分说明了教学方法和步骤:1)pre-reading;2)while-reading;3)post-reading。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在while-reading中,他让学生阅读课文3次,每次有不同的重点。第一次快速阅读掌握大意,第二次阅读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第三次阅读聚焦语言难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只有30分钟准备的情况下,要能圆满完成说课的任务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胡老师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出色。下面我想提出几个值得所有高职老师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一,是否精读课教学目标只要理解内容、培养阅读技能、欣赏写作技巧、发展思辨技能,不需要强调语言知识的目标(词汇、短语、语法、句型等)吗?第二,是否所有文章都需要学生进行结构分析?这样的分析究竟对学生今后运用英语有什么用处?第三,是否需要花更大的气力教学生如何用英语“做事”?大家可以好好想想,像现在这样教授课文,每次上完课后,学生能在大脑里留下什么?如果能够留下一点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们今后使用英语有什么用处?胡老师对评委的提问基本上能够准确理解,并能快速给予回答。有关内容的提问,胡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出了答案。但当评委再次提出父母对儿子掩盖事实真相3年的初始反应是什么时,胡老师仍旧坚持原来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胡老师对评委的感受不敏感。按照逻辑推理,无论儿子现在如何成功,父母通常一开始会感到震惊,不易接受这一事实。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逐步理解儿子的选择,原谅儿子。这里似乎表明,胡老师的思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对评委有关语言点的提问,他也能快速给予回答。例如他以文章第4段ins and outs举例,并给出类似结构ups and downs、pros and cons等。他还对第5段的a bad conscience进行了解释。不过对本文的难句关注明显不够。虽然他提到了文章第一段句型比较多样,有简单句和复合句,但遗憾的是,他未能举出难句实例,详细说明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反而强调要求学生写作多使用简单句。点评专家:文秋芳教授胡颖老师的说课是基于一篇题为“I’m Proud to Say That I Am a Tradesman”的文章。他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Teaching Methodology, 应用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2. Teaching Objectives,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课文结构,二是让学生练习阅读技巧,三是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格式,四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3. Teaching Procedures,包括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部分,并对每部分进行了明确的设计。4. Assignment, 要求学生课后采访父母或职业人士,厘清什么是影响人们选择职业或工作的因素。胡颖老师对课程的设计总体上较为系统合理,有理论基础,有教学目标,有实施步骤,也有课后作业。作为一堂英语课,这样的设计是较为完整的。同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的课程设计是难能可贵的。胡老师英语口语流利,表述准确,语速适中。可以看出,胡老师具有一名优秀英语教师的特点和潜质。但在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存在不足,并且这一不足也体现在了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如没有设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要讲授的词语,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句型结构等英语语言知识点。在说课中,缺少了对整个课文授课课时的设计。在现实教学中一个单元可能要用4至6个或更多的课时,老师如何安排这些课时、分布教学任务也是课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说课中,老师对宏观的设计把握得较好,但就文本的理解和教学还缺乏较为科学的把握和设计,思考不足。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当然必要,但仅有口头作业是不够的。课后作业一定要口头和书面作业都有,不可偏废!建议:作为高职英语课程的老师,课程设计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授课对象,把握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与需求。只要了解了教学对象,做足文本功课,结合本类型教育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本质,就可以设计出一堂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的英语课堂来!点评专家:郑仰成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