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廷婷

选手简介

柴廷婷,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口译教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学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硕士。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翻译专业组一等奖。

参赛感言

林超伦博士曾说,“不要让现在的能力和所处的阶段约束你的想象”。作为一名刚进入高校的青葱教师,我从未敢想象能站在“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讲台,在上海比赛结束的那天依然感觉如梦一场。比赛历时数月,最煎熬的是初赛视频寄出后等候的焦虑,最感动的是复赛投票阶段重师大家庭以及众多朋友的齐心相助,最享受的是决赛阶段能在大牛面前弄斧(即使被批也值得)以及观摩学习各高校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最挑战的是总决赛的即时说课,而最受宠若惊的莫过于知晓比赛结果那一刻——既有“何德何能”的失真感,又有“你还需要更优秀,所以值得被鼓励”的接地气感。

谈及比赛总的体会,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作为一名仍在探索的口译教师,能在教学之初就幸运地得到专家评委的指导建议,得到大牛们真诚的肯定;忧的是真切感受到自己翻译理论和教学理论知识不够深,担心能否正确引导莘莘学子。本次比赛让我强烈感觉到,教口译的老师真不一定能教笔译,反之恐怕亦然,两者的方法和体系出入还是比较大,是否应两条腿走路,亦或是该任其“独立行走”?授课观摩发现进入决赛的每位老师都好会上课,不管是翻译组、英语专业组还是商英组;尤其是在课程的引入、课堂氛围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授课内容的逐步铺陈引导和课堂活动的精巧设计上,课程观摩让我充分见识到优秀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感染力,受益良多。而比赛评委都非常nice,提问方式很平易近人,但提的问题本身又非常具有针对性,并且评委在赛后交流中不吝给出指导意见,解答了我对教学以及对口笔译的一些困惑,这无疑是促进教学交流和进步的最直接方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未敢忘记当年学口译的初心,当下也还远未达始终,教学之路、终身学习之路、人生路漫漫且修远,往前一步再一步,只愿不辜负学生眼里的渴望,不辜负自己的青春韶光。感谢外教社提供了这样好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感谢重师外国语学院给我代表参赛的机会,感谢每一位支持鼓励我的可爱的人,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该选手讲授的内容是怎么记口译笔记。教学演示分为四个阶段:How to Screen Information, How to Arrange Information, Training Stage,以及Assignment。在导入部分,教师先请一位同学在白板上记笔记,然后对学生的笔记作了点评。接下来教师解释了口译笔记的要点,包括英语的基本句型SVO句型、逻辑联系、重要的形容词和副词、时态与情态、数字与列举等,还指出了口译中意义比具体用词更为重要的要点。关于口译笔记中信息的安排问题,教师解释了四个重要原则,即纵写、缩进、叠加和分隔。在Training Stage,教师解释了学习笔记的三个步骤,然后让学生做了一段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在学生间走动、交流。最后教师布置了课后练习。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清楚,教师的讲解非常清晰,演示到位,为学生提供的相关信息非常实用,课堂练习也很有效。但是,除了一上来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练习外,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演示笔记的步骤与技巧,学生的参与不是很多。最后结束前给了学生一分半钟时间自己练习,无法判断实际效果。另外,教师演示的笔记中用了一些中文,但是未对学生说明具体如何做,学生在今后的口译笔记实践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困惑。最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似乎太多了点。教师试图把口译笔记的所有原则和步骤在一堂课里全部教给学生,或许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某种“完整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个总目标是很难完成的。建议少教一点,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操练。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在回答问题阶段,授课教师较好地回答了专家的问题,令人满意。总之,本人认为这是一堂非常优秀的口译技巧课。点评专家:张春柏教授该选手教学目标明确(教授交传笔记技能),教学内容紧贴教学目标;口齿清晰,语言规范、流畅,表述明确,能清晰地讲述授课内容和操练的要求。讲课过程中,该选手让学生直接在听讲的同时进行笔记尝试,引导学生进入笔记训练的初级阶段,并通过练习对交传笔记的规范进行了讲解,这是教授笔记的合理做法之一。我们知道,笔记能力的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口译听辨技能、并在无笔记的状态下能合理地辨析出讲话者的意图和逻辑、能基本有效地分辨出语言承载的意群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开始教授的。如果学生表现出来的只是记忆力好,但是对原语中关键信息点的辨析和整理能力还欠缺,这时老师就直接进行笔记训练,这样的教学节奏对学生真正掌握笔记能力是不合适的。从这个意义上考虑,如果该选手能够先让学生听一段完整的讲话,在学生听完后,检查学生的逻辑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分析的意群进行分析总结后的记录,即记录一些关键词或符号,这样的操练较有可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去积极地听辨和记录,从而避免在笔记练习中进行与意义不挂钩的无效操练。从该选手授课的内容安排看,这是一堂学生第一次接触交传笔记的专业课。由于学生首次接触笔记,学生在听辨的同时是很难把笔记的规则熟记并付诸练习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逐步引入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把笔记的规则列出,并寄希望于学生熟记这些规则,然后再进行练习。另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笔记的做法,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然后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不是仅仅是教师在白板上的示范练习。总而言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自己练习,教师可以示范,但更多的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操练。点评专家:柴明颎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该选手说课的内容是朱生豪关于翻译的一段文字。说课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原文的意思和结构,教学目标与教学中的要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说明。该选手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1.复习上次上课的内容;2.导入:拟用3句句子,分别为表达型句子、信息型句子和呼唤型句子,每个句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翻译;3.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两组翻译文本中的一段文字,分别用尽可能漂亮的语言和直白的语言翻译。原文事先发给学生,要求上课前翻译好。上课时教师先介绍纽马克关于语义型翻译和交际型翻译的理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演示各自翻译的文本并进行讨论。4.教师总结,过程中教师将再次说明语义型翻译和交际型翻译的区别。然后教师将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奈达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的理论并将其与纽马克的理论作一比较。介绍过程中,授课教师强调,授课的难点是文本的理解,要点是如何区别纽马克的语义型翻译和交际型翻译这两种方法。在整个说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没有提到原语文本中的任何句子。从总体上看,本人觉得授课教师将原文预先发给学生,分组翻译并作课堂演示和讨论的方法比较符合翻译实践课的特点。教学的步骤设计也比较合理。但是把学习纽马克的理论作为本堂课的要点却有不小的问题,有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对本文的翻译并不会有太多的好处。窃以为,翻译实践课上不能把理论问题作为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难点和要点应该在文本中去寻找,并给出教学方案。在回答问题阶段,提问专家事实上已经暗示了这个问题,可惜授课教师当时没能明白。授课教师英语基本功扎实,口语流利,教态从容大方,显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潜质。点评专家:张春柏教授按照该选手的设计,这是一堂针对翻译专业二年级学生的90分钟专业课。在10分钟的说课过程中,该选手讲述了授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同时也分析讲述了所使用教学材料的意义。根据该选手的描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安排成小组进行翻译练习。学生通过在组内的互相交流,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进行翻译的相关练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翻译实际操作的量,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各自优缺点。如果经常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练习活动,学生除了获得大量的翻译实践,也可建立起团队互助的翻译合作精神。该选手还提到,要在教授翻译的同时结合Peter Newmark的翻译理论,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翻译时用理论来分析和引导自身的翻译。这对本科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还没有真正完成翻译实务的学习、同时翻译理论还缺乏的状态下,就直接让学生以理论为引导进行翻译练习,可能会造成学生既不能掌握也不能真正学懂理论的尴尬局面。因此,这堂课的真正教学目的就显得很不清晰,即非理论又非实践。值得指出的是,在本科翻译专业二年级的课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翻译的基础训练。比如,本科外语教学中要包括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课。教师除了按照为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课程教学外,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翻译方向靠拢,授课内容中可以包括阅读理解、查询和组合相关信息,并能有效多元地用目标语进行信息的重新描述,也可以按照文本的形式进行主题写作等练习。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学会翻译时所需的各种策略。点评专家:柴明颎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