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受之一是“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全国决赛分为三轮,第一轮是笔试,第二轮是授课,第三轮是说课。笔试考查内容广,要求选手的英语语言功底扎实。只有平时多积累,保持良好的英文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在笔试环节中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感受之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决赛的第二轮是授课。记得我在刚刚拿到授课文章时,毫无头绪,花了三天硬着头皮准备了一份教案。在给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授课时,好心的委员们给我提出了超过五十条的建议。那天下午我真是沮丧到了极点。但是,同事兼好友任远和全英老师给我打气,帮我分析到底该如何应赛,与她们的交谈让我再次拥有了勇气。后来,我听从了大家的意见,再次准备了一稿,这次授课的对象是一些年轻教师们,他(她)们充满了激情与活力,重新帮我梳理了授课的思路。这次讨论后,课程脉络清晰起来,我自己也很开心,因为终于找到了重点与方向。然后就是每日一课的练习,我院的领导们特别支持,辅导员熊翀老师也每天安排二十个学生帮我配课。这样,一遍遍打磨,一次次修改,在去上海之前,我的课程终于基本成形,自己也有了信心。因此,我要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外国语学院的刘正光院长、谭琼琳副院长、稂建中副院长、教务处李勇军副处长、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们、我挚爱的朋友们和亲爱的学生们。
感受之三是“临场发挥很重要”。决赛的第三轮是说课。上场半小时前拿到说课资料,准备十分钟的说课。在这半个小时内,我的做法是先一边读文章一边做笔记,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文章的规律与特点来。在读完文章后,再构思这堂课要如何开展才能更有效率,并把想法简要地写在笔记上。在说课时,前五分钟我用来分析课文,后五分钟用来讲授课思路与流程。我想,这轮比赛应该是重在选手的思维与表达。如果思维不清晰,逻辑不通顺,语言表达不精准,这个环节就容易失分。在自己比完后,我也观看了其他选手的说课比赛,看到他(她)们有理有据、方法新颖、落落大方、娓娓道来,觉得自己受益良多。
从省赛到全国总决赛一路走来,要说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从开始准备比赛时每天睡四个小时到后来的几乎无法入眠,我想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收获更大。看到全国最优秀的同行们精彩的呈现,听到全国最专业的评委们中肯的点评,所有压力都化成了动力,推动着我在英语教学上不断努力与寻求突破。我们不仅是要比好一场赛,更是要做好一生教师,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