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入职之初,一位八十岁高龄的老教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生涯时曾提到:“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对教学要心存敬畏。”带着这样的敬畏之心和对英语教学的热情,我开始了我的教学之路。而以比赛为主题的2016年,则让我对这份敬畏和热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还记得入职之初,一位八十岁高龄的老教授在谈及自己的教学生涯时曾提到:“一直以来,我都坚信,对教学要心存敬畏。”带着这样的敬畏之心和对英语教学的热情,我开始了我的教学之路。而以比赛为主题的2016年,则让我对这份敬畏和热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诚然,备赛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从五月份省赛的选题,到整理思路、制作课件;从省赛胜出,到全国决赛授课的抽题、设计和一遍遍的试讲,这是一个不断推敲、肯定、推翻、再肯定、再推翻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参加省赛时,我选择的题目是“The Internet: A Blessing or A Curse",就较热门的大学生网瘾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因为是自选题目,课程设计和课堂把控自然容易一些。然而,全国决赛中我抽到的题目是我不擅长的有关恐龙灭绝的话题。如何充分利用这20分钟的时长,完成一堂目标明确、有互动、有逻辑、有深度的视听说课;如何处理好这一画面感很强的视频中“视”、“听”、“说”的关系;如何有效地挖掘视频中恐龙灭绝的内容,又不偏离语言教学的轨道;同时,面对这样一个未解之谜以及视频中对于小行星撞击假说的验证,如何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视频内容后,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的活动,这些都是我在拿到视频后无数遍问自己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备赛更是一个不断反思和学习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不可能永远讲授自己“擅长”的内容,尤其是在现今ESP、EAP的大环境下,对教师知识储备、语言教学和专业知识二者的平衡及把控,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赛场上王海啸教授提出的问题和黄源深教授赛后的点评,更是让我深思,当所有教师都在提倡“critical thinking”时,作为语言教师,我们自身的思辨能力是否也有待提高呢?
历时半年多的备赛同时是一个温暖而幸福的过程,从省赛到全国总决赛,学院领导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昔日恩师的指点,同事们无私的帮助,学生们真诚的反馈,朋友和家人默默的陪伴,都无时无刻不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更告诉我,“精彩一课”的设计是强大的教学团队的支持,更是无数次讨论中思想火花碰撞后的结晶。
大赛的另一个挑战是总决赛的说课环节。我从省赛结束后,就开始着重准备说课部分的理论支撑和可行的教学活动,这一过程对我这半年来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每一次我将书本中学习到的理论成功地实践在课堂活动中时,看到学生惊喜而又满足的眼神,我也同样感到备赛带来的惊喜和幸福。现在想来,这样的惊喜和幸福,比起比赛本身,也许更加弥足珍贵。然而,由于我在授课环节排名不是很理想,让我对跻身十强甚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最终,在总决赛说课环节以一号选手出场的我,还是没有承受住顶级赛事带来的压力,表现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同组选手镇定自若的表现、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流利的表达,带给我太多的启发和感悟。
感谢外教社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一睹全国优秀同行的风采,让我聆听全国最权威的专家们中肯的点评和发人深思的提问,更让我通过大赛的检验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教学之路,终身学习之路,人生路漫漫其修远,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以敬畏的心、感恩的心,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