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晨

选手简介

宋雨晨2013年1月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获得对外英语教育(TESOL)专业硕士学位。自2013年7月起任职于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讲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视听说等课程。多次参加全国性教学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6月,在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陕西赛区视听说课组中获得特等奖。

参赛感言

随着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总决赛的完美落幕,紧张与激动的心情也慢慢趋于平静。细想起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参加这次比赛给予了我成长与蜕变。非常感谢外教社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样的比赛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同台竞技,接受专业评委的提问评审。回顾这一切,感慨颇多,收获颇多。
在很多人眼中,作为一项比赛,竞技应该是这个活动的主题。而对于我,能够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才是我参加比赛最想收获的东西。从准备分赛区的比赛开始,多让学生动嘴说英语就一直是我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从最基本的语音语调,到如角色扮演、辩论等的综合应用,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能力训练是我最想让学生们做到的。每完成一次设计,我都会在班上给学生试讲一次,看看这样的设计是否能达到我所期望的目的。我认为在视听说课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加比赛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可以与全国各省优秀的老师同台竞技,相互学习。每位老师的授课说课,都展示着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设计形式也是百花齐放。最使我受益的,就是可以通过其他老师设计的课堂发现自身的不足。俗语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发现自身课程设计的不足,而观看其他老师的设计,我们就会很迅速地发现别人的巧思和亮点;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我们就会更快地提高,更快地成长。另外,每一次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也让自己充分、全面地反观自己的课程设计。王海啸教授针对每一位选手的提问都不一样,并且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课程设计;这是一种探讨,通过这种探讨会使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认知更加深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入职三年的教师,通过在全国性讲课比赛舞台上的磨砺,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比赛留一些遗憾总是好的,因为每一次在讲台上的授课都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并给予了我十分宝贵的经验。同时,从陕西省初赛走到全国总决赛的过程中,我也十分享受,因为它让我与更多优秀的老师相识,接受业内顶尖专家的点评,他们的博学和谦逊深深感染着我,让我目睹了大家风范,也让我见识到了真正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最后感谢外教社举办的精彩比赛,也感谢一路走来帮助我、支持我的同事和家人。慢慢褪去比赛赋予我的光环,今后踏实钻研,继续求索。未来很长,唯有不断努力,看到的风景才会更加辽阔。

专家点评

授课视频及点评

授课点评:宋老师的授课比较明显地展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该选手自始至终表现出自信而又亲切自然的教态,她英语教学语言纯正流畅,语速适中,体现出一位优秀青年英语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和职业技能。2)教学过程体现了较强的设计理念。从一开始悬念式的问题导入本课程的主题,根据教学目标将视频分段剪切成服务于不同教学意图的视听活动,将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教学活动融润到教学的环节中,补充相关素材(如视频剪辑和中文诗句)进一步方便教学活动的展开,如此种种,使得教学活动不再是教条式地围绕着教材转,而是在基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对现有教材进行有机地编排和组合,并从个人领会和感悟的角度,对于教学素材加以挖掘和评述。这种教学设计的理念应该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3)教学活动的层次感强。不同的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有着一个明显的目的,有的是分层理解和掌握信息,有的是强化英语词汇和语言技能训练,有的是借助信息对比开展思辨性技能训练。这种层层推进的训练过程,反映出教学活动由点到面的综合性训练理念,将信息获取和语言训练有机整合,在语境中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4)多媒体技术应用得当。从lead-in的地图教具设计到信息点的凸显标注,在教师做重点难点讲解时PPT演示起到了相伴相随、语言和图示相得益彰的效果,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5)回答提问的应变能力较好。对于颇具难度的提问该教师基本上能够应答自如,对于交际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纠错等问题均做出了有益的解释,反映出宋老师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解答第一个问题和有关“incorrect answers”的提问时,教师显得思考和准备不足,应答时表现得不够精炼和准确。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通过设计学生尚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或深究的动力,这也是教师可以参考的教学技巧之一。就宋老师展现的教学活动而言,我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1)服务于不同教学目标的练习手段相对比较陈旧,仅从行为主义的对错与否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绩效,尚不足以表明目标的实现,在真实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多地采用主观性和参与呈现性强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学习绩效,也方便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表现提供反馈指导。2)授课竞赛中教师的表现会受到时间限制,主观上希望尽可能多地呈现各种教学活动的意愿往往会由于时间和操控原因而显得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有时会显得比较杂乱。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视频中插入的语音训练内容,这会给人一种唐突和不太协调的感觉。3)宋老师提出的综合训练的观点很好,但在教学中尚未能充分发挥基于视频信息、借助于多种语言技能的转换所形成的群体学习空间和个体参与度,尚未能充分发挥训练过程中所包涵的“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由彼及己”的教学理念,即练习形式从“controlled format”过渡到“semi-controlled format”再过渡到“open-ended format",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做到“活学活用”。点评专家:李霄翔教授该老师的讲课,总体看来,课程设计完整,课堂内容充实,讲解清晰生动,语言流畅,教态自然,能与学生互动,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身份。一堂课的开始是十分重要的,如同一场戏的开场。教师必须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分钟就营造出一种磁场,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好的教师总能在“导入”环节上创新并出彩。该老师首先以一幅世界地图导入Geography的主题和“Urban Earth”的视频内容。这个设计不错,可惜教师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十分合理。她将地图卷起来拿在手中,问学生“What's in my hand?"这个问题既显得幼稚,也实在是没有意义。教师课堂上的每一个提问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都应该最终指向课程的教学目标,最终有助于学生对于本课主题的理解。实际上,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在手中,而是可以直接展示地图,设计一两个简单的与地理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进入听说训练环节。教师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先是听大意,后是做是非判断题,并且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错,再后是填空题,难度进一步加大。而后教师又介绍了视频内容的结构,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的设计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是在教学实施中,教师给学生留出的思考时间太少,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在讲述视频内容结构时,有时甚至是自问自答。节奏上需要做些调整。从这个环节转入下一个环节,比较生硬,因为下一个环节是教师对听力技巧的介绍,教师花了太多的时间讲解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发音差别,显得不合时宜。在进一步讨论问题的环节,教师针对课文提出了问题,并补充视频,要求学生解释“Adventure is becoming this thing that people see on TV”,有拓展教学的意图詈蟮目魏笞饕凳莖pen-ended speaking,要求学生看图讲述苏轼的一首诗的意境,并说明自己的观点,难度似乎过大。在最后的评委提问环节,该教师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回答得比较充分,可以看出,该教师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认知方面的理论比较熟悉,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比较强。课件做得不错,生动,重点突出,起到了激发并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点评专家:朱晓映教授

说课视频及点评

说课点评:宋老师在说课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比较清晰地阐述基于视频素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安排及相应的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绩效等教学要素,从导入到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衔接有序,教学安排得当,比较好地体现了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多种语言技能有机结合和语言语用综合训练的指导思想。2) 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该教师自始至终将问题导向和解决问题的任务导向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针对既定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训练形式,在音视频信息的获取、多维信息的分析对比、个人观点和意见的交流、反思式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等相关环节中,体现了练习形式多样且充实、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技能训练不断拓展、教学要求逐步提高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3) 语言训练形式丰富多彩。该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练习形式涵盖了多项选择、口头问答、成对活动、完形填空、情节复述、口头报告等,有效地服务于视听理解、词汇句型研习、语音训练、比较和综述、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教学任务。4) 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在说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流利和地道的英语比较准确地阐述视频素材的概要和细节,并从语言学习角度,确定了有助于理解和表达相关信息的英语词汇和句法学习重点,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也为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 应答提问从容自信,反应迅速,交际策略应用得当。教师在回答“How are the materials organized?”时能够采用迂回策略,弥补了思考和准备的不足,同时借助于个人准备充分的素材对这一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体现了较好的应变定力。如果说以更高的标准来对该教师的说课水准进行评价的话,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可引起教师更多的关注。1) 在语速和节奏过快的情况下,个别单词的发音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观众误解。2) 在说课的过程中未能提及采用本视频素材进行教学的对象,缺少了具体的教学对象,许多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便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信度和效度便有可能引起质疑。3)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始终未能见到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与学绩效的举措或尝试。需要提及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深度融合,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抓手,也是提高语言技能训练绩效的有效方法。希望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对这种融合的认识,创新体现融合的方法和举措。点评专家:李霄翔教授该教师语言基本功好,语音标准,口语流畅,思路清楚,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面向评委的说课对教师的语言和思维要求更高,说课之前准备的时间很短,而在10分钟的时间内,要清晰说明讲课设计的理论与原则,讲课的思路和目标、内容与方法,并选择性地、有目的地呈现讲课中的精彩之处,这对讲课教师是极大挑战。这位教师说课的课题是“Eco-Friendly Home”。一开始,她简要陈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然后她介绍了视频内容,这部分她的讲解有点拖沓,花掉了2分钟的时间。实际上,她需要主要说明视频内容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其中语言和知识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述教学步骤时,她提出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先看几幅图,图中表现人们浪费能源的情况,比如浪费电。接着是听力训练,她提出先让学生听大意,让学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听细节并完成相关练习,在听细节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单词,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醒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这些单词。教师在检测学生听力理解时,多次设计填充题,应该考虑变换一点形式。然后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话题就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办法”。但是究竟如何有效组织讨论,教师好像没有拿出办法,而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解、综述,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不多。该教师对语音特别感兴趣,所以在她的授课以及说课中都包括了引导学生正确发音的练习。最后的作业设计还是比较有创意的,让学生就“How to build an eco-friendly campus”来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学生运用problem and solution structure,去调研、查找一些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求他们用本课视频中学到的一些词汇和词组,准备好下一次的陈述报告。这个项目设计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总的看来,该教师在说课中还是突出了重点的,比如语言知识方面的重点和思维训练中的重点。在与评委互动的环节中,该老师的表现沉稳,比较准确地理解并回答了评委提出的问题。特别是评委的第二个问题,是针对她所设计的多项选择练习提问的,请她说明这种练习设计的合理性,她解释所以这么设计是考虑到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分辨差异,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训练他们的思维。应该说还是可信的。点评专家:朱晓映教授

授课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