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点评:刘正光教授点评:本授课体现出陈海涛老师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快速理解和概括课文的能力,花费了很多心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体现出他有效处理教学任务、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本授课内容有三个任务:理解课文、学习语言点、读出深意。下面以分别点评。一、关于课文理解用故事中的有关四方作为主线把整个课文内容串联起来,比较有创意,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课文大意和有关各方的关系。用一张ppt总结课文的核心意思,并要求学生填写关键词,效果不错,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有几点可以改进:1) 相关信息的补充应该紧扣课文,如一张有关DuPont的ppt里呈现的是烟雾,但如果呈现的是变色的河水,则直接与课文内容相关,更直观。2) DuPont, Authority, Bilott三方的所作所为各用一张ppt概括性呈现,虽集中体现他们各自的关键性内容,但应该更进一步,再用一张ppt将三者之间的行为与结果关联起来,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 课文理解花的时间太多。既然是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可直接让学生概括出三方的所作所为,这样可以匀出一些时间给另外两个任务。二、关于语言学习陈老师主要讲解了left and right, gag order, pore over 三个语言点,但本课的语言学习重点和处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思考。1) 动词短语更应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它们是语言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其使用牵涉到更多的因素和条件。本课的动词短语:name ... after, stumble upon, pore over, decide against, file a federal suit against等等。它们中绝大部分都是法律用语中非常有用的表达式,但陈老师却未提及。这些短语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还可帮助他们习得特定内容的表达,培养不同的文体表达能力。2) 集中、重点处理效果也许更好。陈老师大概用五分钟零零散散随课文的发展讲解了left and right, gag order, pore over。这样处理有肢解课堂节奏的感觉,而且不能突出重点,难以形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习效率低。三、关于读出深意陈老师在授课的结尾说明了本课的言外之意:保护环境应该是政府、公司、专业人士、个人共同的责任。这样的解读比较宽泛,并不是本课文所特有的言外之意。1)真正的言外之意在于职业良心与社会责任意识。课文的最后三段,陈老师在理解课文阶段基本没有涉及。其实这才是本课的关键意义之所在。律师Bilott并没有止于这个官司,而是凭律师的职业良心为整个环境的保护,将与该案相关的其他案情持续地关注下去,直到彻底解决。这就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每一个公民都应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2)写作练习应该升华课文的内涵。陈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写一篇题目为“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的作文,重点是“we”。这样的作文题目过泛了,只要与环境有关的话题,都可以用。课文中的思想观点、语言资源不能成为写作任务的有效支撑,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度思维习惯。最后一点,本授课有点做作,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求同学鼓掌以示鼓励。这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是极少出现的。点评专家:刘正光教授陈海涛老师一上来就将教学目标(understanding the story, tackling language barriers, reading beyond the story)清晰地交代出来,然后提出要分三个步骤(read the story, clarify language points, learn from the story)来实现上述目标。因此,不但教学目标明确,而且实现目标的思路和做法非常清晰。陈海涛老师的课堂设计不同寻常,非常精妙!妙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文中每一方所涉及的事件和行为全部提取出来,并明确地标记这些事件和行为是在哪些段落里发生的,以及理解这些段落的主旨所涉及的语言点有哪些,从而有效地将段落主旨发掘与语言点的讲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效果很好。比如Rob Bilott是四方中的一方,他先解释Bilott的身份,然后通过提问How Rob Bilott helped?从而引出该律师所采取的行动和发生的事件分别出现在Paragraphs 6, 7, 8, 15,这些段落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理解这些段落要抓住哪些语言点等等,这典型地体现在对pore over的讲解和练习上面。另一方面,他将语言点的理解和活用设计到课文总结(summary)的文字当中去。以上两个方面的精妙设计,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大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这也反映出陈老师的思维很缜密。这种将不同方面进行有机融合的做法很是值得推广的。在教学方法上,陈老师非常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以及呼吁鼓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不论是在组织学生讨论还是布置作业上面,不但目标和要求非常明确(比如讨论分成四组、作文要求写250 words等),而且他很注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检查讨论的效果并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这也是很值得赞赏的。在回答评委提问上面,陈老师也做到了反应机智敏捷,所答内容也很好地契合了评委的期望。缺憾之处主要体现在课文分析上面。如果将所涉及的四方采取的行为和事件进行整体、纵向梳理,在此基础上再推出summary练习,整体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些。点评专家:尚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