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内容简介
(一)、主题讲座
外语研究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评审标准与案例解析
华中科技大学 徐锦芬
外语研究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需遵循差异化的评审标准,明确二者异同是提升学术成果质量的关键。本报告首先系统分析项目书与论文在结构要素(如研究动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评审侧重(如创新性、可行性、学术规范性)上的共性与差异(如论文需结果讨论而项目书强调预期贡献)。然后结合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及学术论文的典型评审案例,通过正反对比揭示高频失分点(如问题意识模糊、方法论描述不足)与优秀范例特征(如理论框架可视化、研究设计清晰严谨),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以评审标准为准则,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完成高质量的项目申报书和论文。
高级别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选题提炼 • 内容撰写 • 前期积累——以个人申报和评审经验为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司显柱
本报告聚焦省级及以上社科基金课题申报,结合主讲人自身申报和评审经验,从基金项目申报意义、学术规划、选题提炼、申报书撰写、前期准备以及团队组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助力和赋能项目申请人走向成功。
(二)、实操工作坊
AI辅助科研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发表专题工作坊1:技术理路与创新实践
山东大学 杨港
模块1:AI 工具赋能外语教师科研创新的理路与见解
课程目标:
1. 探讨如何借助 AI 工具提高研究选题的准确性和个性化
2. 熟悉结合 AI 工具的实证研究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利用 AI 工具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路
2. 利用 AI 工具开展科学研究的应用场景
3. AI 工具与研究选题的甄别和确定
4. AI 工具与实证研究设计和实施
5. AI 工具与科研成果的产出和传播
模块2:AI 工具赋能高校教师科研创新实践工作坊
课程目标:
1. 交流如何利用 AI 工具辅助课题申请书及论文写作,提高写作质量和竞争力
2. 让 AI 工具成为课题申请书及论文写作与修改的咨询顾问与得力助手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如何借助 AI 工具高效检索和阅读文献
2. 如何借助 AI 工具撰写课题申请书
① 优秀课题申请书案例分享
② 小组合作完成申请书撰写
③ 申请书点评与修改路径分析
3. 如何借助 AI 工具撰写期刊论文
① CSSCI、SSCI 论文案例分享
② 小组合作完成论文写作思路及部分内容
③ 论文点评与修改路径分析
AI辅助科研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发表专题工作坊2:学术洞察与技术路径
山东大学 王峰
模块一:AI赋能的科研选题挖掘与文献综述撰写
课程目标:
本模块以实证类外语学科课题申报为例,帮助研究者掌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文献检索、分析与整合能力,提升其对学术前沿的把握水平,从而科学、精准地确定科研选题方向,增强选题的创新性与可行性。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大语言模型在学术资源获取中的应用
·高效检索国际权威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等)
· 快速筛选高质量、高被引论文
· 掌握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趋势分析
2. 国际前沿文献的甄别与解读
· 识别外语学科研究热点与趋势
· 深度解析高水平期刊论文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框架
· 提高综述论辩效果与逻辑性
3. 选题创新性与可行性的论证准备
· 确定选题范围,论证选题可行性
· 提炼核心问题,设计研究方法
· 生成研究路线图
模块二:AI辅助下的申报书撰写与呈现优化
课程目标:
本模块聚焦课题申报书写作的核心环节,引导研究者运用大语言模型提升申报书的逻辑结构、论证深度与表达质量,强化申报材料的整体呈现效果,提高中标率与发表潜力。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申报书整体结构与逻辑优化
· 构建申报书思维导图与内容提纲
· 提升学术语言表达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 精准表述研究价值、创新点与预期成果
· 对比分析常见错误写法与AI优化后的优质写法案例
· 图表语言风格统一与学术化处理技巧
2. 参考文献管理与格式标准化
· 大语言模型自动识别并整理引用文献来源
· 支持多种引用格式(APA、MLA、Chicago等)自动生成
模块二:AI辅助下的申报书撰写与呈现优化
课程目标:
本模块聚焦课题申报书写作的核心环节,引导研究者运用大语言模型提升申报书的逻辑结构、论证深度与表达质量,强化申报材料的整体呈现效果,提高中标率与发表潜力。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申报书整体结构与逻辑优化
· 构建申报书思维导图与内容提纲
· 提升学术语言表达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 精准表述研究价值、创新点与预期成果
· 对比分析常见错误写法与AI优化后的优质写法案例
· 图表语言风格统一与学术化处理技巧
2. 参考文献管理与格式标准化
· 大语言模型自动识别并整理引用文献来源
· 支持多种引用格式(APA、MLA、Chicago等)自动生成
AI辅助科研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发表专题工作坊3:学术创新与技术跃升
华东师范大学 赵朝永
课程模块一:AI赋能学术创新:“道、术、器”的辩证融通
课程目标:
本模块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背景下,以外语学科学术研究中“道、术、器”的有机融合为要旨,以外语研究领域(语言对比、翻译、话语分析等)某实际案例为依托,从宏观理念到具体实践,厘清构成学术研究链条“以道驭术,以术成器,器以载道”的完整体系。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外语学术之“道”——AI时代的理论范式重构
· “人机共生”时代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理论演进的AI驱动力分析
· 大语言模型冲击下的学术伦理重建:透明度、问责性与主体性
· 后人类学术观:当AI成为“合作者”的理论解释路径
2.研究设计之“术”——智能技术赋能的方论革新
· 数智技术催生研究范式变革
· 理论假设与技术实现的有机融合
3.技术工具之“器”——外语学术路径的智能化
· 外语学习智能体
· 学术研究的数智化倾向
· 可视化分析工具
4.伦理风险防控——智能工具的学术合规使用
· AI辅助研究的学术署名边界:以翻译过程数据采集为例
· 多语种语料库建设的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 国际期刊对AI工具声明的政策解读(以JoSTrans为例)
课程模块二:AI赋能技术跃升:问题、方法与路径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翻译研究为核心,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驱动翻译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通过解析AI时代翻译研究的关键问题,系统介绍技术赋能的方法论及可行路径(情感分析、主题建模、接收效果、读者需求等),培养学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翻译研究的技术跃升与学科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AI时代外语与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
· 人机对话式外语教学与翻译模式对传统研究的挑战
· 技术颠覆与传统理论的冲突与困境
· 人机互动时代的伦理边界与人文价值反思
2.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外语研究(以论文发表与项目申报为例)
· 研究话题的筛选与创新
· 研究范式的融合与突破
· 方法和路径革新实践:人机译文对比、机器翻译质量评估研究示范、情感分析、主题建模、读者需求分析、舆情热点追踪、实时翻译策略优化等
3.批判性反思与未来方向
· 技术局限性讨论
· 文化隐喻与外语研究的AI“盲区”
· 后编辑(PE)中不可替代的人类干预
· 跨学科创新路径
二、主讲专家简介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TESOL中国华中区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二语习得、教师发展。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3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30多部。
潘鸣威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语言测试、大规模考试开发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3项、政府委托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兼任亚洲语言测试学会中国区代表、全国语言测试与评价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测试专家组副组长。曾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杨港
博士、博士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学术兴趣包括 AI 赋能的外语教学设计与评价、外语学习者认知与心理、外语教师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课题各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5套1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 16篇收录于CSSCI来源期刊(如《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SSCI一区期刊(如 System,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获评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以及“宝钢教育奖励基金”和“邵一兵教育奖励基金”。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颁发的“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荣誉称号)、多家CSSCI来源期刊以及SSCI期刊审稿专家等。
王峰
山东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同济大学文学博士、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秘书长,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研究方向:功能语篇分析、语料库翻译学。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文旅部重点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在Perspectives, Critical A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SAGE Open,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Style, Target, Functions of Language,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外国语》《中国外语》《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外语导刊》《外语学刊》《上海翻译》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赵朝永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校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翻译学、英汉对比与外语教学。出版专著2部、译著10部;在SSCI、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兼任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会副会长、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2025年08月10日 - 2025年08月13日
一、研修时间与地点
线下研修:2025年8月10-13日(10日报到,11-12日研修,13日离会),江苏省无锡市
线上研修:2025年8月11-12日,腾讯会议
*线下研修具体地点及交通住宿等相关信息请见报名页面;报到须知等相关文件将于教师报名后一周内发至邮箱,请注意查收。
二、研修对象与报名方式
高等学校或职业院校从事外语学科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及骨干管理人员,同时欢迎感兴趣的硕博士研究生参加,可点击左侧“我要报名”按钮直接报名。
三、研修证书
研修证书为电子证书。凡参加研修全部课程的学员均可获得由主办单位联合签章的研修合格证明。
四、资费说明
(1)收费标准
线下研修:2080元/人,含学费、餐费、资料费等。
线上研修:1580元/人,含学费、电子版资料费。
(2)优惠政策
①团报优惠:同一单位/机构5-9人报名本研修,享研修费9折优惠;同一单位/机构10-19人及以上报名本研修,享研修费8.5折优惠。同一单位/机构20人及以上报名本研修,请联系会务组详询优惠政策。
②学生优惠:非在职研究生享研修费8.5折优惠。
③挚友优惠:参加过2023-2025年度上海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任意两期研修项目的教师可享研修费85折优惠。
(请发送您的研修证书照片至yanxiu@shisu.edu.cn,以确认优惠资格。)
④推广优惠:转发本研修通知至微信朋友圈(不设分组),获赞30或在小红书分享本研修信息并添加下方标签,可享研修费9折优惠。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
#外教社教师培训
#暑期培训
#暑期研修
#AI应用
#AI赋能科研
#项目申报
#论文写作
以上优惠均不与其他优惠政策同享。
(3)缴费方式
推荐个人手机银行转账缴费或财务对公汇款缴费,银行账户信息如下:
账户名称:上海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学杂费存取专户
银行账号:1001 2744 2920 0087 510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上外支行
* 特别提醒:请至少在开班前3天完成汇款,以实际到款为准。汇款时请务必备注:“姓名+学校+无锡研修”,请在汇款后,将您的缴费凭证照片发送至yanxiu@shisu.edu.cn,以便及时确认您的缴费信息。
(若您无法通过上述方式缴费,也请通过邮件联系会务组:yanxiu@shisu.edu.cn)
五、发票事宜
研修发票为电子发票,将在研修结束后统一开具并发送至您报名时所填邮箱,请仔细填写邮箱地址。研修发票由上海外教社教育培训中心开具,发票内容默认为“研修费”,如需开具“培训费”、“会务费”、“会议费”等内容,请您在报名时备注相关要求,并准确填写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
六、住宿事宜
本期研修的报到及举办地点为无锡花园大酒店,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8号。会务组为参会教师协调了酒店房间。会议期间正值暑假,房源紧张,请您务必在7月31日之前完成预订,会务组不统一代订,房间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预订方式:请将入住人姓名、学校、性别、入住日期、离店日期、房型(标间/单间,默认单住)等信息以电话/短信形式发送给酒店联系人(戴经理,电话:15161543089),收到确认回复即为预订成功。预订时备注参加“外教社无锡研修”,即可享有研修酒店房间协议价300元/晚/间(标间/单间,含双早餐)。
七、交通事宜
1.无锡站出发至研修地点:
公共交通:无锡火车站乘坐1路公交车,至双虹路(鼋渚路)站下车,距离约15.5公里,时间约1小时10分钟;
打车:距离约16.6公里,时间30分钟;
2.无锡东站出发至研修地点:
公共交通:无锡东站乘坐地铁2号线至河埒口站 下车,换乘地铁4号线至夏家边站下车,在望山路(蠡溪路)站换乘82路公交车,至唐城站下车,距离约29.6公里,时间1小时25分钟;
打车:距离约27.8公里,时间约30分钟;
3.无锡新区站至研修地点
公共交通:无锡新区站乘坐地铁3号线,至盛岸站 下车,换乘地铁4号线,至夏家边站下车,在望山路(蠡溪路)站换乘82路公交车,至唐城站下车,距离9.7公里,时间约35分钟;
打车:距离19.5公里,打车约28分钟;
4.无锡硕放机场至研修地点
公共交通:硕放机场站乘坐地铁3号线,至盛岸站 下车,换乘地铁4号线,至夏家边站下车,在望山路(蠡溪路)站换乘82路公交车,至唐城站下车,距离36.5公里,时间约1小时39分钟;
打车:距离约22.6公里,时间约2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