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点评:
张老师对AI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分析得很仔细。不过她对AI的批评却有些脱离AI设定的教学目标和课文,对AI设计的问题逻辑性也缺乏很好的了解。
抽丝剥茧见脉络
Richard Wilhelm的这篇课文有些复杂,也有一定的长度,涉及到许多理解中国文化必需的知识。由于张老师在批评时没有具体结合课文,因而判定AI的设计罗列了太多的问题,她对这些问题的逻辑性提出的质疑有可商榷的地方。
如果我们细读课文,结合理解中国文化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就会发现AI设计的问题并不太多,其逻辑也未必混乱。
以Group discussion的六个问题为例,AI设定的问题其实有很好的逻辑性和渐进性:
如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如何讨论harmony这个概念;
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将课文对这个概念的阐释与传统中国文化的相关概念联系起来;
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在传统中国儒教和道教这两个主要的系统知识框架内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系统的思考;
第四个问题是将学生的思考由历时维度引向现时维度;
第五个问题要求学生对Wilhelm的思考进行反思,分析他所选聚焦点的依据;
最后一个问题则要求学生对外国中国学学者的各种分析框架作基本的了解。
显然,这些问题有很清楚的逻辑关联和认知依据。如果学生能很好地思考这些问题,则他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仅能掌握相关的词语,更能在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获取相当专业的互文知识。点评专家:曲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