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教学大赛英专组二等奖田婷说课

14.2分钟 1953次
说课点评:

田婷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说课的基本框架,即Who, What, How和Why,一下子就显现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她只用三言两语就讲清了授课对象。紧接着,她提出了本课的三个目标,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

第一个目标是有目的地阅读,这是在关注内容;第二个是在具体语境下理解一些词汇和难句,这是在关注语言;第三个目标是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这是文本学习的深化和延伸。

在讲述实施方式时,田婷老师不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她要怎么做,还比较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说明她在短短的30分钟准备时间里认真仔细地研究了课文,因此她说课的内容和课文结合得很紧密,针对性较强,而且她真正关注了语言学习,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在第四个部分,即Why,虽然她只讲了几句话,但其实她在第三个部分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所以她只是呈现了一张关于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的金字塔型的草图,看得出来,这张图并不是她事前精心准备的,而是在规定的30分钟的准备时间内临时画出来的,这需要平时的思考、实践和积累。

田婷老师说课的最大缺憾,在于她虽然提出了第三个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但我们并没看到她打算怎么做。有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她没来得及讲。也可能她计划中的第二节课那30分钟讨论,要学生把各种英语变体用表格的方式举例列出来就是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还有可能她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写网络对汉语的影响,也是想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果是这样,就显得太牵强也太表面化了。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界,批判性思维已成了一个异常时髦的词。这次各位参赛选手在授课和说课中,也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它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但绝大多数拿出来的实例都太浅显,无法达到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批判。这种不好的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在对李凡老师说课的点评中,提了一点儿建议,在此不再赘述。

点评专家:李力教授



田婷老师的说课总体上看,脉络清晰,设计合理,明白易懂,水平较高。

田婷老师从课程的Who,What,How, Why谈起,来探讨How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Language的问题。她着重谈到了Internet对于世界Englishes的影响,接着详细介绍了自己如何进行这样一门课堂的大致思路与具体方法。她设计的课程,最开始的20到30分钟,是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特别是Chinglish。然后教师将会讲解课文,包括一些Linguistic terms,讲解一些比较难的语句,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在之后的大约30分钟内,主要是Group Work,会把学生分组,然后进行私下练习,接着会让学生进行公开的演示。最后则是布置作业。

从仅有的10分钟叙述来说,田婷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注重深入浅出,强调启发学生的思考,开展讨论,教学步骤合理。

田婷老师的基本功相当扎实,语言表达流利自如,知识讲解准确。从其说课来看,她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演示等形式,师生配合是默契的,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于,在对这样一堂课的设计中,应该更多思考如何跳出语言现象本身,让学生学着去思考语言背后乃至之外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外部原因是如何影响语言变化的。这样,无论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批评性思维能力,还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都更能显示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点评专家:郭英剑教授

  • 主讲人:田婷
  • 时长:14.2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