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教学大赛翻译专业组特等奖朱琦授课

19.8分钟 580次

授课点评1

 

朱琦老师上的翻译课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得法,教学效果显著。她抓住交传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分析和总结,一一予以厘清,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学生受益良多。朱老师授课由浅入深,简洁明了,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之间配合十分默契,师生活动的时间占比恰到好处,教学步骤前后紧密衔接,整堂课一气呵成,流畅自如,生动活泼,丝毫不让人感到枯燥。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翻译课。

 

老师的教学方法独具特色,也富有创造性。她从实战出发,复现真实交传情景,抓住口译中一般译者常犯的错误,以此为例,展开讨论。如:“你远道而来,辛苦了。”“你比我年长,请上座。”等进入正题前看似简单的客套话,以及一般译者都会感到棘手的“生肖”“成语”等等在口译中容易出现“中文式英文”的现象,结合自己当年口译时遇到的问题,现身说法,启发学生展开探讨,并通过教师讲解,展开中外文化对比,指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把浅层次认知予以抽象和提升,使讲课内容既明白易懂,又雄辩有力,不乏深度和厚度。朱老师的课堂处理方式很接地气,所涉内容实用性强,学生的当场表现证实,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本堂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范例。

 

朱老师教态自然,说话口气亲切,始终面带笑容,透溢出显见的亲和力。她的外语功底扎实,语言运用流畅准确,语音语调标准,课堂调度游刃有余。以其综合素质而论,在同类教师中当属佼佼者,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提供了可靠保证。从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活动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错,语音语调规范,语言运用能力可圈可点,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效,虽然这不应只归功于单一课程,但翻译课的贡献不容忽视。

 

如果硬要“吹毛求疵”的话,朱老师在一开头介绍本课教学内容时(其实可以分解处理),用时稍嫌过长,学生易产生听觉疲劳,个别的难免会走神。

 

但瑕不掩瑜,这仍是一堂非常出色的翻译课。

 

点评专家:黄源深

授课点评2

 

朱琦老师《口译基础》课本次参赛选择的是Coping Strategies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ing 这一单元。从总体看,该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完整,包括教学对象、教材使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Demo Lesson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从Demo Lesson的安排看,包括了on-line preview、讲解文化的三种类型(social expressions; jokes, puns and allusions; customs and habits)以及课后作业等,教学要素齐全。

 

朱琦老师口语纯正、表达流利,教态自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整个教学过程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教学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本课的教学至少有两大亮点:其一,朱琦老师采用了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如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分组讨论、学生问卷等;其二,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如照片、饼图、口译现场视频、动画等。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将如此多的方式和手段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确乎不易,可见朱琦老师在教学准备上下了很大功夫。

 

从课程的教学过程看,该课也有不少亮点,下举一例:如讲解social expressions6'30'')时,教师选取了两个例子,一是见面语,二是宴会前的礼貌语“您比我年长,您上座。”对于见面语,教学中朱琦老师选择了她自己作为口译员参加的当地市长与土耳其总理的会谈,这种现身说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学习积极性大有裨益。对第二个例子,则采用了学生先分组讨论并给出各小组的译文,最后由教师给出参考译文的方式,这种学生参与、大胆实践的方法值得提倡。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文化的三个方面,但教师的处理方法都是以个案的方式涉及其中很少的内容:social expressions谈了见面语与宴会座次的礼貌语,jokes, puns and allusions举了一个笑话的例子, customs and habits涉及了中国人的生肖,这些例子都很妥帖。但文化的这三个方面包含丰富的内容,现在这样处理似乎不够全面。建议能用较短的时间对每一类的主要内容做一概略介绍,然后再进入案例,使学生既见树又见林。

 

点评专家:文军

  • 主讲人:朱琦
  • 时长:19.8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