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教学大赛翻译专业组二等奖覃军授课

22.0分钟 2707次
授课点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优秀的翻译教师,必须懂得翻译理论,必须掌握教学方法,但首先必须从事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是课程的基础,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翻译实践的评价,具有引导性、支撑性、矫正性作用。教学方法是课程的助力,综合运用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多元教学手段,有助于实现翻译课堂的有效教学。但我个人认为,真正能够让翻译课程持久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是翻译实践。学生翻译能力的习得,最终要表现在翻译实践过程和翻译产品的质量上。教师唯有勤于实践、精于思考,练就一双慧眼,才能善于解剖案例、解剖学生译作、解剖自我思维过程,激发反思,启迪学生翻译思维升华。

覃军老师授课的亮点有三。首先就是他自己从事翻译实践,也高度重视翻译实践在翻译课程中的作用。在回答评委老师提问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翻译学习必须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的观点,也据此补充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会在课前、课中、课后设计各种实践环节,颇有“做中学”的味道。实践丰富,老师就不会缺乏好的翻译教学素材,也不会被参考译文困住手脚。在授课视频第16‘52'',他敢于挑战教材译文,给出了自己的译文,并设计为“此处有掌声”,可以说征服了不少在座师生的心。

第二个亮点是基于语言学理论,剖析英语长句汉译过程中使用切分法、逆序法的理据,讲解过程中援引了Nida、Newmark、邹申等人的理论论述,让教学实践摆脱了经验总结,具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石。

第三个亮点是教学方法多元,授课生动形象。课程导入环节设置了学生双向对译,切实感悟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语义时的差异。

课件制作十分用心,配合理论分析,多次以动画、图形的形式,将抽象的语言现象,用比喻的形式具体化出来,深入浅出。同时,实践主线贯穿课程设计,师生在共同的翻译实践中不断反思、升华翻译认识。这些都是一位优秀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要对未来的课程提出建议的话,我感觉是翻译教师要想走得更稳健、更持久,那么就需要升华自己的翻译观和翻译教学观。从这次的教学来看,教师还主要是在理性主义哲学的框架下,借鉴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基于对等假设设计课程。不可否认,在句式处理方面,这样的教学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在真实的翻译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具有文化翻译观、认知翻译观,考虑翻译的社会情境性,引领学生认识翻译时间、空间、受众、目的、介质等对于翻译的影响,并据此设计过程取向的翻译课程。

另外,鉴于翻译专业本科为应用型专业,文本内容应充分关注非文学文本,关注业界对于不同主题类型文本的需求,并与专业领域适当结合。


点评专家:贺莺教授

  • 主讲人:覃军
  • 时长:22.0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