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教学大赛综合组特等奖汪晨授课

22.5分钟 106684次
授课点评:

总体来看,汪晨老师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很扎实,语言表达特别清楚,用词准确,流利性和准确性兼具。汪晨老师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对文本的把握比较好。汪晨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样,教学环节衔接自如。

汪晨老师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比较注重师生互动,通过互动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比如,在上课伊始,在解释AlphaGo时,教师提到:AlphaGo is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时,教师没有直接解释什么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请学生说什么是人工智能。之后两位学生根据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做出了比较好的回答。在阅读环节,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也事先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时,教师通过PPT呈现几个问题(关键词),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在学习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在表格中填写信息,之后请学生根据他们填写的信息,说出文章的关键内容。

汪晨老师不仅注重与学生一起理解和探究文章的内容,还适时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是如何实现写作意图的,比如作者如何通过设计文章结构、选择语言(措辞)等来传递意义,并在此基础总结和归纳说明文(exposition)的写作特点。在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What role does this author assume for the AI in real-life? 对于这个问题,课文没有直接的答案,而需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断后才能回答。这就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上,汪晨老师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学生尚未学习文章内容之前,不建议使用过多的时间讨论文章的结构。从第4分钟开始,教师借助PPT向学生展示文章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article),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而且还告诉学生哪些段落属于哪个部分。这样做就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确实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段,建议让学生自己来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比如,在请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时,教师说:Read paragraphs 1 and 2 really quickly ,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find answers to these five hints。大家都知道,快速阅读时并不一定要逐句阅读。如果真的逐句阅读,就不能是快速阅读,更不可能是really quickly。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显得比较着急,有时自己给出答案。比如,在解释the beauty of the game时,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直接给出了subtlety, intellectual depth, complexity等词语。另外,在理解课文意义(内容)时,不宜穿插过多的语言点的教学。比如,subtlety一词的教学就显得比较拖沓(从7分15秒至8分28秒),metaphor一词的教学与前后教学环节的关联性也不强。

点评专家:程晓堂教授



汪晨老师的这一节课和其他老师上的课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平淡无奇、中规中矩。她并没有把global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等标签式的术语作为噱头,而是用她流利而快慢有致的语言,流畅地、自然地做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会做的事。应该说,她上的这堂课最接近“原生态”的课堂教学。

汪晨老师的导入从了解学生对AI的认识开始,接着提到computer literacy,从人机关系到人机对话,然后通过美剧中的人机对话内容说明未来的智能计算机具备价值判断的能力,最后用一句“There're other possibilities. We're going to see that today”结束这个层层推进的导入,整个过程用时2分半钟左右。

导入后,汪晨老师开门见山地解释了exposition的作用和特点,要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exposition易懂并有说服力,并由此交代了本节课的两个目标:理解课文,了解exposition的写作技巧。这两个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讲课时,汪晨老师没有把这两个目标割裂开,而是按照课文发展的脉络,逐段处理,常使两个目标此中有彼,彼中有此,过渡平滑流畅。汪晨老师在处理生词、句子、段落时也采用了多种有效手段。所使用的表格和图片,都很好地起到了辅助作用。

汪晨老师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这堂课,并运用自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很强的教学能力,把教学设计付诸实践。教学设计中没有大而不当的术语堆砌,却处处体现了她自己的教学思想。她并不囿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等,而是把多种方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显得格外自然。是为“平淡无奇”。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由浅入深”的提炼和归纳(如对课文前两段的处理,然后归纳exposition的特点),还是“出深入浅”的探讨和讲解(如对subtlety一词的解释和练习),都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和反应,整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乃“中规中矩”。 这成为这堂课的最大亮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subtlety一词时,汪晨老师说:"How to memorize abstract words? We try to build a connection between it and concrete entities",这其实是在教一种学习策略,非常好!有意识地教授学习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对此往往忽略了。遗憾的是,汪晨老师没能稍微拓展一下,再举一个词让学生去建立关联,使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方法。

另一个遗憾是,汪晨老师在讲解第一部分结束时,基于课文的前两段归纳出exposition的重要特点“logic, clarity, objectivity and authority"导噬希琹ogic这一点从这两段中很难归纳出来,显得有点牵强。在后面的教学中也基本上没有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如果能够设计一个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这些特点的活动就好了。因为,这毕竟是这堂课的两个目标之一,而且,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是写这种作文。

点评专家:李力教授
  • 主讲人:汪晨
  • 时长:22.5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