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点评:
范园老师在说课时基本沿用了她授课时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谈了自己对授课材料China's Chang'e Program: Missions to the Moon的信息抓取、写作能力聚焦以及通过本文学习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这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详尽介绍了中国探索月球的历程,范老师针对文本信息量大这一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将繁杂信息整理成表格的练习,分别列出着陆时间、地点、贡献和遇到的挑战(4' 24''—5' 42'')。这样的信息转换练习应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理清课文头绪,并有效记住一些跟不同探测器所对应的重要信息。
范老师也注意到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作用,在谈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时,她计划播放一些中国古人试图飞天的视频并组织课堂讨论(3' 55''—4' 23''),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思考自己能为祖国做点什么贡献,并写作文(6' 31''—7' 47'')。
在写作指导方面,范老师觉得可以利用本选文中的学术写作技巧(5' 36''—6' 30''),如表述定义、引用数据支撑观点等。
下面是对于范老师说课的一点建议:
1. 说课的逻辑性要加强。在讲述了自己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之后,针对目标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可以清楚明了地交代自己设想的教学目的以及评价标准。其实,正是由于教学目的这一环节的缺失,范老师在说课时条理不够清晰。比如,作为教学重点来学习的本文的写作技巧跟作为学习评估的课后写作作业之间有什么联系?梳理文本中的信息难道仅仅为了梳理而梳理,只是一个信息转换练习罢了?
2. 对文本中中国文化元素的解读和处理还要加强。选文中探测器的命名跟中国古代神话有关,其背后的原因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学习过程也正好能够体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目标。
点评专家:冯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