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点评:
范园老师在授课时语言表达流畅,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总体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示范授课前对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交代清楚、完整,从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一直到教学评价,范老师显示了较宽的教学视野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她不仅将语言学习拓展到了课外的自主学习,而且还在形式上兼融线上和线下学习,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知识的辅助输入、转移运用和构建上的多重作用,积极推动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课文的主题意义,培养他们自觉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意识。
范老师示范授课中特别注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思维能力,亮点有:
1. 能够很好地聚焦与主题意义关系密切的核心词汇,以这些核心词带出内容的深度理解,并采用不同但适当的教学策略。例如(2' 29''—4' 24''),导入时关注课文的核心词,以学生的认知为先(先引出学生自己对于stereotype的理解,然后提供词典释义作对照),辅以具体的实例(范老师自己两次关于中国人长相的在异国文化中的经历),再加上针对stereotype来源跟学生进行启发式讨论并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stereotype这一概念。再比如(15' 40''—19' 14''),在学习另一核心词typical所引出的争议时,范老师在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互相讨论、全班分享、教师陈述自己观点和总结这一方法,较好地梳理出了universal和unique、group和individual的辩证关系。另外,范老师通过学习课文,帮助学生逐层剥离内容,也较好地处理了inside和outside 引发的不同视角和认识,从preconception到参与到另一文化中的动态observation,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于课文的主题和启示理解深刻。
2. 能够很好地处理文本深度理解时的词义理解和信息归纳推理。例如(8' 20''—9' 57''),范老师专门挑出compromise这个一词多义的单词(在授课中也的确证明学生有困难),基于学生熟悉的一个词义,引出课文中不同的情境义,并提供例句让学生练习。再比如(11' 08''—14' 59''),范老师通过跟学生们一起分析课文后半部分中的对话,帮助他们从细节中提取和综合信息,并得出关于文中人物的结论。
范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尚可改进的地方有:
1. 可能由于授课时间有限,课堂话语较多地采用教师发问——学生回答——教师评判或者教师急于给出答案的模式,而不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或者师生交流。比如,定义stereotype一词时(2' 29''—2' 59''),范老师快速评价("a very professional definition")而没有结合学生的回答(如很好的generalized一词和并不正确的someone一词),然后再给出自己准备好的定义。(注:这里的"professional"一词有错,应该用"precise"更贴切。学生把stereotype错误地说成是对于"someone"的看法,应该是"a group of people"或者"a type of person"。)
2. 课文分段理解时“脚手架”提供得有点多。授课时不仅提供了两部分的主要意思,而且还给提示(tense)让学生分段。所选课文的结构实际上是比较清楚的,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预测、重点关注、分段。
3. 可以适当请学生关注作者的feminist角度。范老师在导入时介绍了课文的出处,却未介绍作者的价值取向,而讨论stereotype似乎脱离不了人们的背景和角度。另外,不仅跟critical thinking有关,而且直接跟break stereotypes有关的一点就是,课文将typical问题化有其可取之处,但范老师忽略了一点:本文作者基于个人经验提出反驳也可能同样存在问题。
4. 最后一点跟授课中未展示的词汇教学有关:范老师采用同伴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课前学习词汇,但是从PPT上显示的学生词汇学习辅助单来看,似乎主要关注的是词性、词义,忽略了对词形变化、同反义词和搭配的适当关注。
点评专家:冯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