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圈内的教师朋友们都知道,想要在学术上有所造诣,“发论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不仅出于“评职称”、“保持学术竞争力”的实际考量,更是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的切实需要。也正因为如此,论文常常让学术人颇为头疼:如何才能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如何才能获得职位上的晋升?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站稳自己的脚跟?这几年来学术圈围绕学术论文的讨论越发激烈,有人指责国内学术界“为论文而论文”的功利思想,有人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期刊论文的审核机制存在问题,也有人表示西方也存在“Publish or Perish”的现象,学术发表和出版是世界性的行业问题。
不久前,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一次性撤销其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来自中国大陆的107篇文章,这些文章涉嫌同行评议造假。此次撤销的文章之多,涉及单位之广,实属罕见,一时国内舆论哗然。科技部也专门回应,要求各单位坚决打击各类学术造假行为。可见,学术造假的泛滥不仅使学术的公正和纯洁遭受挑战,更暴露出愈发严重的道德问题。在各类论文造假行为中,冒名顶替、乱加第二作者、篡改实验数据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直接抄袭他人成果,全文“复制粘贴”。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那当今这类学术乱象的根源到底在哪儿呢?多数观点都指向国内教育对于学术规范养成的重视力度不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模仿,轻创造”的现象。学生们往往被要求根据现有的范本,通过记忆进行理解和学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导致一个人学习的思维惯性是根据现成的事例进行再创造,而不是基于自己原生的想法进行从无到有的全新创造,因此抄袭在“尝到甜头”后就演变成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没有什么道德上的罪恶感了。
要想杜绝学术乱象,避免论文抄袭,关键的一点是写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可以通过平时大量的阅读来达到这一目的,包括精读、泛读和文学评论。一旦肚子里有了“墨水”,在下笔的时候各种独创性的想法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在阅读的时候,还可以在书本留白处适当地做一些总结性的笔记,或是写下自己的理解感悟。这样一来,在之后论文写作的时候,也能有针对性地对原作进行引用。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国内另一种趋势也在悄然兴起,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了全面的推广,各种摆脱“范例”束缚的思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鼓励和欢迎。此外,在大学本科阶段,学术论文的规范和公正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化的“论文查重”技术、对于论文格式、引用格式的重视也在加强,想必在国内外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内部学术规范养成的双重压力下,论文将不再是让学术人头疼的一件事。
在今天的微课中,老师将和我们一起探讨论文抄袭这一话题。课程将从“何为抄袭”以及“为何要避免抄袭”入手,着重讲解“如何避免抄袭”。相信广大师生朋友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一定能在论文写作上获得新进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微课How to Avoid Plagiarism in the Paper Writing,细数保持学术公正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