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庄智象
    ISSN:1004-5112
    国内统一刊号:31-1040/H
    国内邮发代号:4-438
    期数:2017年第四期

    内容简介

    提    要

    辩证研究法与二语教学研究

    文秋芳


    提要:本文探讨辩证研究法及其在二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全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辩证研究法的形成动因,第二部分阐述辩证研究法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以案例演示辩证研究法的应用。

    关键词:研究方法; 辩证研究法; 二语教学研究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结构探微

    ——听力描述语的横向参数框架与纵向典型特征

    何莲珍  陈大建


    提要:本文以听力描述语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内部结构。首先,作者依据交际语言能力理论,界定了基于运用的听力理解能力构念。其次,作者介绍了听力描述语的横向参数框架,即听力能力量表的组织架构。第三,作者分析了听力描述语的纵向典型特征,即描述语中区分能力等级的要素。最后,作者讨论了量表效度验证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英语听力能力量表; 描述语参数框架; 描述语典型特征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听力描述语质量验证

    张洁  赵亮


    提要:本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尝试从学习者视角解读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听力描述语。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学生能够使用听力描述语比较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对听力描述语的质量和使用前景持积极态度,但部分学生对描述语的理解和使用与量表设计的宗旨存在明显偏差。这主要因为部分描述语在逻辑性、清晰度、语义结构、难度要素表征等方面仍有不足,且学生相关实际经历缺乏,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质量验证; 听力描述语; 学习者视角



    翻译博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思考

    ——从设置方案的修改论证谈起

    穆雷  仲伟合


    提要: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设置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已被提上日程。现阶段设置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论证翻译博士专业学位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即准确定位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翻译专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基于对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定位的反复思考,论述了翻译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制、培养模式和学位论文等。

    关键词:翻译博士专业学位; 定位; 设置方案; 培养目标

    英国翻译学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及其启示

    ——以萨里大学为例

     宋菁


    提要:翻译学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是翻译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萨里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为例,通过考察其博士生指导模式、课程设置、评估方式等,述评英国翻译学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体系和特色,以期为我国高校翻译学博士生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翻译学博士生; 学术能力培养; 萨里大学


     

    EMT及其派生项目分析与MTI教育产学研合作网络构建

    孙喜晨


    提要:本文引介欧洲笔译硕士(EMT)项目及其派生项目,论述项目优势及其对我国MTI教育发展的启示,即调研现状、制定标准,联合高校、构建网络,连接业界、加强合作。文章进而提出MTI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以此为基本框架提出全面建立MTI教育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构想。

    关键词:欧洲笔译硕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产学研合作

    西方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及对我国MTI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周恩  丁年青


    提要:翻译能力是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所需的潜在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及相关职业素养。本文将西方翻译能力模式分为以语言能力为中心的模式、多元要素翻译能力模式、专业领域(法律)翻译能力模式和最简翻译能力模式。文章分析指出西方翻译能力模式具有重视双语语言能力、翻译技术能力和翻译服务能力,关注专业领域翻译能力,注重实证和实际应用等特点,并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讨论了西方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对我国MTI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翻译能力模式; 多元要素; 翻译硕士专业; 启示

    翻译教学中的师评、自评和互评研究

    ——基于多层面Rasch模型的方法

    范劲松  季佩英


    提要:本研究采用多层面Rasch模型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师评、自评和互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师评最为严厉,自评和互评相对宽松;评分标准设计合理,师评、自评与评分标准之间存在一定交互性。研究进而指出,只要评分标准设计科学,并且评分之前为学生提供评分培训,自评和互评就可以有效应用于翻译教学。

    关键词:翻译教学; 形成性评估; 多层面Rasch模型

    中国英语学习者翻译歧义词的跨语言识别

    王悦  张积家


    提要:本研究通过心理语言学实验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类型翻译歧义词的跨语言识别过程,旨在揭示两种语言系统之间词形—意义映射的非对称性对词汇通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对词形歧义词的识别更快更准确,对意义歧义词的识别则更加困难;主要翻译对等词比次要翻译对等词更具反应优势。研究结果支持了分布式概念表征模型,也体现了二语学习中词汇习得过程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翻译歧义词; 中国英语学习者; 跨语言识别

    大学英语课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共核与差异

    ——基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解读

    刘承宇  单菲菲


    提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大学英语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类课程。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规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贯穿每类课程之中。本文运用合法化语码理论,分析大学英语课程的组织原则及三类课程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辨析各类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共核与差异,以期增进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性质的理解,并为高校校本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及各类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启示。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通用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合法化语码



    国际工程师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樊燕龙  刘瑜


    提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在述评美国普渡大学工程师联合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外语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交流实践与教学评估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国际工程师外语能力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多方合作平台和构建基于“全球化素养”的外语课程三维模型,旨在培养具有外语应用能力、工程技术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工程人才。

    关键词:国际工程师; 外语能力; 培养模式;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