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 | 王恩铭:《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0-06-12      来源:思飞学术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与实践.png
作者:王恩铭 
ISBN: 978-7-5446-5973-4
出版时间:2020-01
定价:25.00元(优惠价:20.00元)


01


前言

我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趣萌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经历。那时,我就对美国多种族、多族裔、多宗教、多文化的现象感到十分好奇。由于其他课题项目的干扰,我除了撰写了两篇有关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论文之外,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门研究此课题。

起先,在阅读国内学者撰写的有关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文章和论文后,我以为多元文化主义比较简单,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仅是一种政治议程和行动纲领。但是,自几年前正式开始研究此课题时,我才发现多元文化主义不仅有理论,而且它的理论还相当丰富和复杂。于是,我开始“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研读其理论文献。一本一本书啃下来之后,才慢慢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有了一点感觉。与此同时,我还阅读了大量有关多元文化主义政治行动的文献,了解多元文化主义如何具体在美国教育界的实施和争辩情况。于是,就有了本书的书名——《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与实践》。

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美国学术界出版了大量的著作。有从后现代主义角度探讨它的,有从解构主义视角研究它的,也有从话语权角度剖析它的。此外,还有从“承认政治”“差异政治”和“平等政治”视角解释多元文化主义现象的。我在研读过程中,发现后者更实实在在、更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更贴近多元文化主义精神。于是,我决定用“承认政治”“差异政治”“平等政治”作为介绍和阐释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框架,用细读的方式,详细、清晰地分析和解读这三个政治理论概念。与此同时,我在阅读有关多元文化主义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就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行动计划给予充分的关注,力图通过对这些政治行动计划的讨论和解释,说明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中的“承认政治”“差异政治”和“平等政治”与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界的政治行动计划的关系,以证明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不是“灰色”的,而是具体的、鲜活的。

作为一个对美国文化始终保持浓厚兴趣的人,我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也“情有独钟”。于是,我在这些年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写下了下面的文字。如同任何做文字工作的人一样,我在写作过程中也从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帮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本书中引用的著作之作者。此外,作为一个项目,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了上海市教委的资助。为此,我谨向上述提及的作者们和上海市教委表示感谢。毋庸说,书中出现的任何不当或错误之处,责任由我自己承担。

王恩铭
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2018 年10 月



02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承认政治——多元文化主义理论(1)
第一节 真实性、承认与认同
第二节 平等承认政治与差异政治原则
第三节 卢梭的普遍平等尊严政治
第四节 两种自由主义权利观
第五节 承认政治与多元文化主义  
第二章 差异政治——多元文化主义理论(2)
第一节 差异政治的渊源
第二节 社会少数群体的“双重意识”
第三节 “差异政治”理论的形成
第四节 弘扬文化多样性
第五节 保护少数群体文化
第三章 平等政治——多元文化主义理论(3)
第一节 平等与文化
第二节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第三节 平等与多元文化社会
第四章 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界的爆发
第一节 佛罗里达州的多元文化主义之争
第二节 纽约州的多元文化主义之争
第五章 多样性、族裔学与多元文化主义
第一节 美国是如何对待多样性的?
第二节 美国是如何开展族裔学课程的?
第六章 从“大熔炉”走向多元文化愿景
第一节 “大熔炉”之说
第二节 走向文化多元主义的愿景



03



美国是如何对待多样性的?(节选)


在单元主义文化盛行时,多样性受到抑制,因而有“大熔炉” 之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是美国人的价值观改变之结果,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譬如,从单元走向多元后,美国该如何确定美利坚民族的国民性?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前,在单元主义赞同者看来,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题中应有之义;现在,有了多元文化主义之后,哥伦布与其说是“发现”了新大陆,还不如说是他“不邀自请”地来到了新大陆。说得更严重一点的话,他的到来是一种对新大陆的“侵入”行为, 扰乱了原住居民的生活。这里,我们不妨对照一下美国人不同时期对哥伦布的态度。1893年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纪念日, 那时,美国到处莺歌燕舞、一片欢乐;时至1993年,哥伦布“侵入”新大陆500周年,美国国内气氛凝结、争论不断。这个变化折射出了多元文化主义兴起之后,美国人看问题的视角和评判价值观的转变。简言之,从盎格鲁—撒克逊白人角度讲(单元文化主义),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福音”;但从印第安人和黑人角度讲(多元文化主义),哥伦布“侵入”新大陆是一个灾难。这就是上述所说,多元文化主义之产生是美国人价值观变化之结果。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对美国国民性的重新审视和反省。譬如,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倾向于认为,美国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基督教国家,这是一种典型的单元文化主义主张。但对非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基督教,包括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中信仰其他宗教或无神论者,美国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最能说明单元文化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在此问题上的争论,是有关圣诞节时的节日问候问题。长期以来,美国人在这一天用“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互相问候,但考虑到美国有大量非基督教徒存在这一事实,美国人现在常常用“节日问候”(Holiday Greetings)来代替,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尴尬。

这种变化,从深层次上讲,是对美利坚合众国及其历史和价值观的重新解读,其结果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是个多元社会,多样性构成了她的最显著特征——多种族、多族裔、多性别取向、多宗教信仰、多生活方式。这些多样性各具特色,都值得尊重和保护,不因人数少或“与众不同”而遭受歧视或偏见。这种观点在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上得到了较好的反映,譬如移民不因种族、信仰、族裔或性取向等原因而遭到拒绝。总体上讲,在移民问题上,美国普通民众担忧的是非法移民,而不是种族或宗教原因(特别时期有例外——如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试图推出的移民政策)。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道理上或理论上认同的问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并非没有争议。譬如,作为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领域的反映,主张扩大少数族裔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者要求在政党竞选、政府机构和政党组织内增加他们的额度,以充分体现出美国社会多样化的程度。在地方范围,凡涉及各种族、各族裔利益的事务,多元文化主义与其反对者和批评者的争斗更是激烈。譬如,如果地方政府需要减少公共服务开支,它即刻会引发激烈的辩论甚至争吵。我们知道,公共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的低收入群体或失业者,其中少数族裔占多数。如果地方政府决定减少公共服务开支,它意味着政府减少给穷人救济站的食品发送。在单元保守派主义者眼中,生活自立是个人问题,与政府无关;但在多元主义者眼中,少数族裔经济收入低或失业严重是社会经济结构问题, 所以政府有责任为他们提供社会福利。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问题属于文化问题吗?它们可以用多元文化主义视角来解释吗?美国有学者提出,这与其说是文化问题,不如说是经济就业和社会福利问题。①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这是因为,从表面上看,失业和低收入确实是经济问题,但如果一个群体中(如黑人)有着超比例多的失业和低收入情况,这显然是社会价值观导向出现了问题,如由于遭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偏见,黑人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他们的工资收入低和就业率低等情况。如果他们生存困难、身无分文、被社会遗忘,他们怎么可能维持生计、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它们是否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共福利服务,不仅是一个少数族裔群体是否可以继续他们生活方式的文化问题,而且是一个美国如何对待社会边缘群体的国民性问题,即美国人的福利立场和福利价值观问题。

这里于是引出了一系列问题,如,美国人到底是怎样一种人?② 美国人心目中的国家应该是怎样一个国家?美国不同种族和不同族裔应该如何共同相处?美国共同文化(即使是名义上存在的共同文化)如何向富有特性的少数族裔文化提出要求?所有这些问题在教育领域表现得最为显著,其涵盖面不仅涉及教学大纲,还包括人事任命、教师聘任、学生录取、族裔学生比例问题等。这是因为,教育涉及价值观的灌输和传承以及信仰理念的形塑和构建等。

①Nathan Glazer, We Are All Multiculturalists Now,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third printing, pp.80—81.
②Samuel Huntingdon,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4.
(节选自本书第五章第一节, pp.166—168)

编辑荐语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考察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缘起、演变和发展过程,探讨多元文化主义反对者和支持者的思想交锋和实践博弈,研究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不同社会文化群体里产生的争议和斗争。本书充分展示了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和主张,从多个角度展现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王恩铭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上海美国研究学会会员。


出版的论著包括:《美国文化史纲》《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嬉皮士文化研究》《美国黑人领袖及其政治思想研究》《20世纪美国妇女研究》《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等。独编、主编教材有《美国社会文化》《美国文化教程》《美国文化与社会》《英语国家概况》及其《学生手册》《英美文化基础教程》《高级翻译教程》《英美文化教程新编》等。


此外,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世界历史》《世界民族》《世界宗教文化》《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历史教学问题》《妇女研究论丛》《国际论坛》和《国际观察》等CSSCI检索源期刊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美国文化、历史、政治和女性等方面的论文。另有译著《危机》和《美国人的生活和社会制度》等。


主要从事美国文化、美国黑人政治思想与现代美国妇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介绍文字源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官网,略作调整)




   - end -  


 学人观点丨王恩铭:何谓美国保守主义
 美国文学专史系列研究:美国文学批评史 | 新书
▶ 专著推荐丨李维屏、张琳 等:《美国文学思想史》
▶ 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修订版) | 何谓“犹太性”及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阶段
▶ 外教社新编外国文学史丛书:《新编美国文学史》(四卷本)
▶ 美国小说:本土进程与多元谱系|新书
▶ 讲我们自己的故事:美国少数族裔作家早期作品研究
 曹德明主编:欧盟及其成员国移民与难民问题研究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1545902238.png

更多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