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教学大赛综合组二等奖周厚娟说课

16.5分钟 2325次
说课点评:

周厚娟老师较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基本理清了课文的逻辑关系。周老师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段,主要讲述两位大思想家对先进技术的担忧。第二部分第五段到第八段,主要讲述怎样找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人工智能安全有效地被利用。第三部分第九段是结论部分。

周老师声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练习说英语的能力,尽量建立起说和写之间的关联,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产出能力。

整堂课分为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导入部分用视频介绍一些人工智能的优点与缺点。第二个环节获取段落大意,以培养学生的解码能力,以获得文章的大致信息。第三个环节细读(read between the lines)主要讲解一些句子和结构,包括词,如specters。第四个环节批判性赏析主要讲解修辞格和写作技巧,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新闻报道中,作者会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五个环节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讨论: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的位置在哪里?第六个环节是要求学生根据批判性思维讨论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这六个环节与授课部分的环节完全一样,具体做法也完全一样,说明周老师上课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

从对课文意义的简介来看,周老师对各段落孤立的意义掌握得不错,但整体关系和内在逻辑的把握还不完全到位。

本篇课文的标题是Don't fea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就意味着,全文应该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来阐明不要害怕的理由。在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时,不能把第一段与第二至第四段合并为第一部分。第一段是引出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即如果人工智能超过了人的智能的话,将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第二段至第四段可以看作是本文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证明技术的进步从没有威胁过人类的生存;相反,随着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实际上在变得更好。

第五段至第八段作为第三部分,阐述人类的理智与道德意识能够很好地提醒人们遵守技术使用的边界和限制,能够理性地将技术使用控制在有利于人类自身范围之内。另外,第八段作为一个过渡段落,阐明在这样一个人机共存的时代,人类的自制力和社会的约束力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社会理想的过程中解决矛盾与冲突,并带来更好的未来。第九段总结人工智能正在发挥的积极作用与未来的前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篇课文重点教学内容应该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和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在回答评委提问环节,周老师对某些关键词的理解不是很正确,比如对social institutions的理解几乎不着边际。

从展示能力的角度来看,选手的说课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步骤的实施都应该尽量有别于授课,但周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另外,周老师在说课环节将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对课文意义的讲解和教学过程的解释上,却没有指出每一个环节里需要重点处理的内容。

点评专家:刘正光教授




周厚娟老师在说课环节所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她在授课环节的设计基本是一致的,包括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teaching plan两大模块,其中teaching plan中涵盖了paragraph analysis, target students analysis, lead-in (video clip), read for main ideas, read between lines, critical appreciation, critical thinking (figure of speech), writing skills等环节设计。因此,有课前预习要求,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环节设计合理,布置了课后作业,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比较到位。说课环节,周老师同样是精神饱满,教态端正,语言流畅,声音洪亮自然;而且能有意识地采用任务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不足之处包括:重心设计方面,更为合理的做法应是有效组织学生,在锻炼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周老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了段落的理解和解释上面(说课过程中周老师在该环节用了将近6分钟时间),这就导致了后续环节包括critical appreciation,critical thinking,writing skills等的处理比较草率,甚至语焉不详。换个角度看,这就是课堂内容比重和时间分配双双失调。所以,听众就难以把握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在哪里,教学重点在哪里,教师又是怎样去组织学生共同攻克这些重点和难点的。与上一个问题相关,就是说课设计中的头重脚轻问题。周老师如能将paragraph analysis和read for main ideas两个环节进行合理调配,把paragraph analysis中详细阐释部分放到read for main ideas环节去处理,在环节的平衡上或许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与第一个问题相关,当周老师的关注点是要传递她对课文段落的深度把握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堂研讨、活跃课堂氛围的思路就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另外,在回答评委提问环节,有时答非所问,比如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不愿开口操练时,周老师提到了所教材料是否有趣。但从实际教学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学生是否愿意开口,教学材料的选取固然重要,更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和问题设计。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备”学生),是不是同样可以深入浅出?是不是同样可以妙趣横生甚或出神入化呢?

点评专家:尚新教授

  • 主讲人:周厚娟
  • 时长:16.5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