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教学大赛综合组二等奖郭亚文说课

13.1分钟 1572次
说课点评

郭亚文老师说课时使用的课文是Wystan Hugh Auden撰写的散文Work, Labor, and Play。他的说课包括4大部分:1)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2) Teaching Objectives; 3) Teaching Method; 4) Teaching Procedures。他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口语表达流利准确,教态自然,展现出很好的教学能力和英语语言功底。郭亚文老师的成功说课再次说明: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英语教师,首先要修炼好自己的英语语言功底。

在说课过程中,郭亚文老师没有空谈教学理论和方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设计了比较详细的课堂教学步骤,这些步骤和他在授课时展现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包括Lead-in, Text Analysis, Writing Techniques, Extended Activities, Assignment五个环节,教学重点是Text Analysis和Writing Techniques,显然,郭亚文老师十分重视文本分析和写作技巧的讲授。看来他平时的教学或许也是遵循这一模式进行的。不过,我倒觉得这类固化模式并不一定要逢课必用。教学步骤应该根据课文内容、题材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设计,也应根据听课对象的不同而随机应变。所以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说课过程中,郭亚文老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陈述了一些十分具体的授课手段和方法,这说明他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美中不足的是:在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部分,郭亚文老师忽视了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没有说明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引导化解难点的方法。这说明说课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尚欠火候。其实,说课能否成功,主要看说课人对文本是否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就Auden的这篇文章而言,其中有一些长句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在第五段出现的一些句子,例如:“It is already possible to imagine a society in which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that is to say, its laborer, will have almost as much leisure as in earlier times was enjoyed by the aristocracy.”“The masses are more likely to replace an unchanging ritual by fashion which it will be in the economic interest of certain people to change as often as possible.”“Workers seldom commit acts of violence, because they can put their aggression into their work, be it physical like the work of a smith, or mental like the work of a scientist or an artist.”“The role of aggression in mental work is aptly expressed by the phrase 'getting one's teeth into a problem'.”教师如果不能发现类似的难点,则很难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说课时是否需要陈述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讲授一篇课文,究竟需要多少课时?如何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我认为,诸如此类的时间安排也应该在说课中提及。  

点评专家:秦秀白教授



郭亚文老师说课的文章是一篇用比较的修辞手法写成的约700词的论说文。文章探讨了work, labor和play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他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

郭老师一开始先叙述了他对文章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技巧的理解,然后通过PPT展示了他的教学目的和方法。他的教学目的有三点:1. 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2. 学习比较型论说文的写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他的教学方法以KWL为引子(What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和收尾(What have you LEARNED?);以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为原则, 通过交流和交际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为主要手段, 以合作学习(scaffolding)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铺垫。郭老师特别强调他的教学重心是意义 (meaning)而不是语言点(form):“I will focus on meaning rather than on form.”

郭老师设计的教学步骤也体现了他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他的lead-in采用了和课文主题有关的图片和录像,用同学议论(group brainstorming)和问卷调查(survey)为引出主题作热身活动。第二个教学步骤是课文分析(text analysis)。主要教学活动包括课文结构分析,教授5种常用的写作技巧(definition, examples, facts, opinions, and questions)和两类不同的比较写作手法(point-to-point和subject-to-subject),以及30 -- 40分钟的语言教学,学习课文中的难词和难句。第三步是扩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自发表对 work、labor和play的见解和看法。最后是作业,要求学生以如何平衡工作和娱乐为主题写一篇短文。郭老师还为下一堂课设计了一个集体写作活动:把学生分小组,每人依次轮流写一句上下意思和逻辑连贯的句子,合作写出一篇短文,然后在班级里朗读分享。

郭老师的说课组织严密,思路清晰,对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结构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该选手也有很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的教学原则体现了国内外比较新的教学理念,如 task-based instruction, focus on meaning, learner-centered learning, 等。教学方法也不落俗套,包括KWL、快速阅读(skimming and scanning)、分组讨论、视听手段(照片和录像)等。他还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语言教学方面,他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比较型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上。总的来说,这是一堂颇有新意、不落俗套的课堂设计。

不过,这堂课的设计仍有不少可以商榷和改进的地方。以下是可以改进的几个主要方面。第一,郭老师自始至终没有说明这堂课需要几个课时。是一堂长课(多长?)还是分2到3个课时?郭老师没有交代。这样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四个教学步骤中每个教学步骤又需要多少时间?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往往会决定一堂课的有效程度。有经验的老师在设计一堂课时一定会先考虑课时,然后决定教学步骤,但郭老师恰恰把这一点给忽略了。

第二,郭老师在说课和回答问题时多次强调他的教学重心是意义,不是语言。但是正如笔者在提问时指出,如果学生对某些词汇和句型理解有困难的活,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打折扣。对此,郭老师的回答是:“My instruction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meaning, not just the form of language. I think our main purpose of teaching language is help students to communicate?I want them to communicate, to use language.”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没错,可是他忽略了一点。外语教学的发展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以语言学习为重心的教学模式(focus on formS),经过70、80年代以意义为重心的教学模式(focus on meaning), 发展到目前广为采用的以意义和语言相结合(focus on form)的教学模式了。重语言交际而轻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被证明是有缺陷的。郭老师说课的那篇课文中有不少非常实用的词汇、习惯用法和颇为复杂的长句、复合句,但却都被轻轻一笔带过,是颇令人失望的。

郭老师说课的第三个不足,也是这次大赛中不少青年教师的通病,即喜欢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技巧。他安排的最后一项教学活动“集体写作”(relay essa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一堂课他布置的回家作业是个人写短文,但下一堂课却不让学生分享他们写的故事,而让他们做“集体作文”,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人写一句句子以拼凑成一篇短文,与之前的教学目的毫无关联,使原先还相当成功的说课,留下这一令人遗憾的败笔。

点评专家:唐力行教授
  • 主讲人:郭亚文
  • 时长:13.1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