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教学大赛综合组三等奖戴家琪授课

18.6分钟 2270次
授课点评

戴家琪老师的授课主题是“To Lie or Not to Lie, the Doctors' Dilemma”,用音乐导入主题,以启发式伸展观点。教学的重点是阐述“Trust a doctor or not”。该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谎言”无处不在,甚至“眼见为实”也不可信,用图片显示“看走眼”的种种现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人人说谎”不等于说谎就好,该教师讲解 White Lies 的内涵是 Well-Intentioned Lies, 医生说谎大多是 well-intentioned, 播放的一段视频证明了医生说谎的无奈。该课文中出现的许多短语和专业词汇都或多或少地在课堂上有所讲解,若能由学生参与训练这些语言点就更好了。可以看出,戴老师精心设计了这堂课的各个环节,使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课堂上起承转合自然,非常易于接受。

该课堂的提问不断,始终围绕主题,师生一问一答,互动频繁,大多是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难度不大。分析课文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句”、“结构组合”和“语篇类型”,边讲边提问,趣味横生,简明扼要。教师非常善于运用各种图像讲解课文难点,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题。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句子,学生口译关键句段,都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尤其是,授课最后教师用 Florence Nightingale 的一句名言“The very first requirement in a hospital is that it should do the sick no harm.”非常巧妙地回应了医生说善意谎言的底线,回答了课文的主题。戴家琪老师英语非常流畅,风趣幽默,言语和教态中充满了对学生的鼓励,很有亲和力。该课的美中不足是,布置的课后写作题与课文主题关联度不够,学生难以从该课堂教学中汲取思维框架和语言关键点完成写作。

点评专家:刘法公教授



戴家琪选手的授课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课程设计独具匠心,约5分钟的 pre-reading 自然地转到第二部分 while-reading, 最后圆满地以 Memorial Quote 结尾。其授课中每部分的转化十分自然,恰到好处,丝毫不显刻意修饰的痕迹,足以说明授课的起承转合相当到位,合理的教学设计保证了一堂课的自然,流畅和完整。第二个特点是该选手语言功底扎实,无论是最基本的发音,或文字表达,都令人满意。该选手的课堂驾驭能力较强,授课时始终围绕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进行,且具有很好的课堂亲和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这些因素使他能较圆满地完成了竞争强劲的授课任务。

但是本人认为还有两点值得探讨:

首先与许多参赛选手一样,该选手也选用了一段视频,时间大约一分钟。当选用视频材料作 pre-reading 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该课程为什么选视频材料而不是音频材料?

2. 选用视频材料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还是提高学生的兴趣?

3. 选用视频材料的难度如何把握?(本人觉得该选手所选的材料显得偏难)

4. 视频中的非语言信息是如何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视频材料是否需要字幕?选用 subtitle 还是 caption? 字幕是如何影响教学效果的?

5. 与不含字幕的视频相比,含字幕的视频是否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视频的内容及词汇的学习?还是阻碍了学生对此的理解?

6.字幕运用是否考虑到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

第二点是有关口语的问题。许多选手在授课时,为了体现“综合”这个理念,都会有口语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或是交际能力。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几分钟,接着教师提问几个学生,最后说 very good, thank you。这样做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该选手也不例外,在临将授课结束时,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that even a dying patient should be told the truth? 由于时间的问题,他没让学生讨论(实际上他还有1分半钟的时间)。教师要为课堂讨论作出精心的设计:首先要明确每一堂课的目的,要细化目的。其次是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的作用,在讨论前,教师是否要给学生一定的 input? 讨论的形式是 controlled, semi-controlled, 还是 free? 学生在讨论时出现语言或内容上的错误,教师又将作何处理?师生如何互动?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以上两点应是今后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我想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点评专家:邱东林教授
  • 主讲人:戴家琪
  • 时长:18.6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