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大学英语综合课组一等奖龚沁怡授课

29.8分钟 1783次

授课点评:

龚沁怡老师经过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详尽、连贯,具有自己的特点。她介绍的三维单元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价值情感)和期望的学习成果(单元任务)之间紧密相关,由此选取教授和操练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十分明确,进而确保教师有的放矢、学生学有所获。她之所以能够重点突出是因为她对文本的解读比较到位,敏锐地抓住了篇章知识、写作方法和主题意义这几个重要方面。

龚老师专门聚焦故事要素中的主人公和冲突,带领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和解读,理解冲突的铺垫、发展和解决这几大环节(2’20”—2’54”),同时结合故事的发展研读作者对于多种感官体验的描写手法,最后还通过全班讨论深入挖掘课文关于人与自然的主题意义,激发学生思考,准确理解课文作者对于这一微妙关系的阐述。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并很好地理解课文,也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进入写作环节,写出语言具体、生动的探索者的故事。龚老师为此创设了情境(为校报公众号撰文),在布置的作业中让学生得以应用和迁移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从三位中国的探险者郑和(兼顾到了同一单元的Text B)、詹天佑和女宇航员王亚平中选择一位,通过设置和发展冲突以及对感官体验的描写,发挥自己的创意写作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龚老师吸收和兼容了任务型教学法和混合式教学法,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任务前学习和任务后学习的结合,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使得课内宝贵的时间更被能高效地利用。

在教学展示环节,龚老师选取了识别故事主人公、细读课文中的冲突以及讨论课文主题这几项活动,整个过程流畅,教态自然,与学生互动良好。从导入、课文结构分析、关注在冲突中感官体验的描写,到讨论人与自然的张力(挑战和应对),龚老师设计了多种支架式阅读任务,思路清楚,耐心带领学生开展阅读和讨论。

整个授课展示中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以下四点:首先,虽然有必要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中的感官体验描写,但是搜寻信息并填空属于挑战性不强、对阅读能力要求偏低的练习形式,是否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在线完成?又或者,能否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讨论归纳出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处理冲突的步骤?第二,讲解视觉体验描写时,龚老师罗列并建议学生使用appear的一系列近义表达,这是否欠妥?暂且不论这些表达是否可以用于同样的目的,就本文而言,视觉渲染(以及其他感官体验)靠的仅仅是单词的使用吗?第三,在讨论人与自然时,是否可以要求学生充分依据课文内容来分析作者的观点?从现场互动情况来看,老师使用了Who won in the conflict?这个设问,导致学生过快地作答,没有提供充分的依据。第四,老师让学生想象三位名人的探险体验,难度是不是有点大?是否可以先在课堂上让全班努力充实Text B中郑和的这些体验,然后再让每位学生单独写自己的切身体验,比如独自离家求学、登山、出国游、漂流等?

点评专家:冯豫

  • 主讲人:龚沁怡
  • 时长:29.8分钟
  • 来源: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