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点评:
张宝龙老师的说课环节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自己对素材的理解,二是教学设计。在素材分析环节,张老师分别从中国人的地理背景、经济背景、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中国人对自然的理想化等方面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在教学设计环节,张老师将教学设计分为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两部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主要包括课文的知识层面、写作层面和跨文化层面三部分;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包括文化导入、词汇语法学习、写作逻辑学习、批判性思维训练等部分。总体来说,课程设置合理,能够贴合文章主旨思想并引发学生思考,兼顾了英语课程中语言技能训练和内容思想传授两个方面。
张宝龙老师说课环节的具体表现:
首先,在素材理解层面,张宝龙老师主要以对比的形式开展,并围绕“土地”“自然”“农业”等几个关键词(02:30-03:20)对中国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一部分将冯友兰的文章浓缩为几个关键词,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较为丰富,具有层次性(03:55-06:13),其中覆盖如下三个层面:1. 知识层面,即内容主旨意义和语言句法构成;2. 写作层面,即材料中行文逻辑和方法的讲解,如对比的方法;3. 跨文化层面,使学生形成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的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设计上,课程导引部分能够起到较为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引入话题的作用。(06:16-07:10)。通过“snowball rolling”游戏环节,让不同的学生提出汉语中体现中国文化核心的内容,并且能够让学生互相熟悉彼此的回答,加强其课堂参与度。
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张老师需要再次权衡词汇和主题的授课顺序,即通过确定两者在逻辑上的重要性和衔接性,来重新调整课程内容设计的顺序和分配;第二,在语音方面,张老师需要注意“able”一词的发音(03:55-06:13) 。
总体来说,张宝龙老师的说课部分内容详实,有明确的举例说明,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思想深度。
点评专家:秦明利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