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教学大赛视听说组一等奖汪轶寅说课

15.4分钟 5281次
说课点评:

汪老师在说课前首先界定了目标学生的层次为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其语言水平为中等,班级规模为30人,小班教学环境。这样的界定是说课环节中非常必要的一步,为教师随后陈述的教案设计和具体的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坐标,也为听众实时判断其教学任务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提供了参考。在教学重点方面,教师拟根据材料将重点放在Vocabulary、Paraphrasing、Critical Thinking和Assignment四个部分,具体以6个步骤加以实现,即提供背景知识、训练听力理解、实践难词难句、诠释重点难点、融入词汇游戏和布置课后作业。该教师对6个具体的教学步骤都做了详细的阐释,有理论支撑也有实现可能,有练习空间也有检测方法,充分展示了该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

听说课程的设计不同于读写课程,更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负荷和认知接受,任务的小型化、阶段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汪老师将听说课任务按视频内容设计了微观层面小型的“听力”活动,即激活“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和解决“词汇(vocabulary)”问题,以及根据听到的内容设计的“口语”活动,即引导“意义重构(paraphrasing)”和推进“相互检查(checking)"。这样把“听”和“说”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最后,老师根据课上教学设计将critical thinking技能的操练放在assignment中,让学生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课后进行独立的research,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研究汇报”,老师再进行点评。

总之,该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理清思路、设准目标、丰满结构、备足内容、不忘测评实属难能可贵。若据此方案进一步备课与教学,一定可以期待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该教师在问答环节中表现出反应敏捷、答问准确、言简意赅、应对自如等素质。

教师使用了白板作为教具,将说课的内容框架列于板上,但整体的板书设计还有改善空间。首先,整个板面布局没有给观者一个美的感受,文字的上下或左右分布不均,字行倾斜向上,远观有些不适。其次,板书字体的工整性还需锤炼。

点评专家:贾国栋教授




汪老师在说课中呈现了清晰的教学思路、有所创新的教学步骤、生动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体现了他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等要素的理解和诠释。他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说课。他说课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思路清晰,详略处理得当。在简要介绍说课的教学目标为vocabulary、paraphrasing 和critical thinking 之后,教师随即进入说课的主要环节,即对教学步骤的介绍和解释。首先教师确定授课学生为中等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将教学设计为六个步骤,分别为:1)听前准备活动,介绍材料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表达;2)听力练习,让学生观看视频,获取细节信息,并做相关练习;3)检查和教学,在核对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就内容、词汇拼写和发音等进行讲解;4)释义(paraphrasing),使用下定义、同义词替换等策略让学生对视频材料中的句子进行解读;5)讨论(他用的是hot seat),就材料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练习英语表达;6)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实地调查和上网查阅等方法对“eco-friendly”的话题继续调查,关注怎样节约能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开始,至布置家庭作业结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此外,该教师对“释义”和“讨论”的介绍更详细一些,这样的处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两个步骤体现的是教师对视频材料的讲解、学生对听说等技能的操练、材料主题的拓展等视听说课的重点,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第二,教学设计有理有据,并有所创新。汪老师能将他的教学设计理念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一点难能可贵。例如,在讲解他之所以在听前准备活动中要介绍背景知识和语言点是得益于他读了Nunan的书“How to Teach Listening";在解释“检查和教学”时,重点提醒学生关注拼写和发音,认为只有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这些方面,才有可能促进学习,并板书了noticing,这说明他是在用“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的核心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另外,在“讨论”活动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座位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这样就创新了学生小组互动模式,增加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机会。

第三,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汪老师的口语流畅,语调有变化,而且手势语较为丰富甚至有些夸张,这些都让听众感受到了他的激情,增加了其说课的感染力。

当然,在肯定该教师教学优点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正如王海啸教授提到的,将释义(paraphrasing)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的做法值得商榷。从其教学步骤设计来看,paraphrasing 应该更多的是教学策略,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在说课中该教师自己也多次表达这样的观点,而且在提问环节,他的回答似乎更说明了这一点。另外,critical thinking是三个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后面的教学步骤中似乎没有具体环节来实现这一目标,这可能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没有办法展开。其次是有些细节问题可以改善。比如教师并没有提及对视频材料篇章结构、句式结构等语言层面的分析,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信息、思辨能力等也提到的不多;提问环节中对第二个关于教学目标的问题似乎没有答到要点。
 
但瑕不掩瑜,汪老师的说课总体看是很优秀的,其优点值得我们所有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学习。

点评专家:徐锦芬教授

  • 主讲人:汪轶寅
  • 时长:15.4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