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与树,放在自然界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可你是否想过,它们与语言学也能扯上关系?在语言学中,中英两种语言常借“竹形语言”和“树形语言”加以比较,那么为什么它们会被冠以竹树之分,这之中又有什么意义和来头呢?
先来看看竹子和树木之间有什么区别:竹子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节状”结构,一节节往上堆叠生长,观感整齐。树木,尤指乔木,有着高大的树干,与之相连的树冠则呈现多级分叉的树枝,树枝之上长有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为全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由此看来,竹与树之间的结构有着显著且本质的差异:竹子始终一贯,逐级而上,树木则是从属分明,有主有副。语言学家发现,中文的句法结构类似竹子,成分与成分之间相对独立,有时可以互换,通过语义相连;英文的句法结构则形似树木,句子成分通过从属等级进行划分,如同一棵大树一样,呈现树形结构。
看个例子,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啊,叫我研了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扔下笔就走了,哄我等了这一天,快来给我写完了这些墨才算呢!’”不难发现,寥寥数笔却有十几个动词,句子看似杂乱,读起来却有轻盈灵动之感,这种竹形结构体现出了中文特有的爽快利落,但意味深远的特色。
再看英文中的树形结构,选文来自狄更斯的《雾都孤儿》:“Among other public buildings in a certain town, which for many reasons it will be prudent to refrain from mentioning, and to which I will assign no fictitious name, there is one anciently common to most towns, great or small: to wit, a workhouse; and in this workhouse was born; on a day…”这才节选了第一句话的一半,可是句中已经勾勒了复杂的从属关系:在某个小镇中的建筑中、种种原因还是不说为好、“我”连假名也不取一个、和大多数小镇一样,无论大大小小…英语通过丰富的介词、短语和从句结构,将词汇编织成精美的信息网,分析一下便可发现,从属分明,将成分分解,便能呈现出树形的结构。
接下来,我们就来继续探究中英文竹形结构和树形结构的差异,从而扩展到中英翻译中的知识要点,敬请收看本期微课Bamboo-Structured Language vs Tree-Structure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