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教学大赛英专组二等奖别俊玲授课

24.5分钟 3429次
授课点评:

别俊玲老师英语表达总体来说比较清楚、流畅;同时,她的教态也相当自然。授课开始,她先通过一个有关“枪支管控”的视频作为导入,介绍了本课的主题。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表达对枪支管控的态度。接下来,别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填空练习与学生一起了解课文的内容。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10分钟。然后,别老师挑选了文中几个词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分析了课文的语言特色。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别老师提出了了解课文主题(theme)、了解课文主要论点(major arguments)和学习相关写作技巧(writing techniques)三个教学目标。这几个目标应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包括了主题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课堂活动也基本对应于这几个目标。但是,就课堂的活动来看,通过对这篇课文有关内容的讲解和讨论,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对美国社会的枪支文化以及相关的民主、自由和法律等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尚不能肯定。从整个课堂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教师在根据自己准备好的脚本唱独角戏,学生真正的参与和互动比较少。从上课一开始的导入来看,教师似乎完全希望通过本课来导入新课,但从通过填空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安排来看,又似乎是要求学生事先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或者说希望学生预习了课文,否则,仅靠课堂上这样的一种选择性阅读,学生并不能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也很难真正体会老师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分析。教师从status quo, cause, existing claims, author’s refutations, proposition等方面要求学生寻找填空题的答案,并以此来了解课文内容,这一方面限制了学生自己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课文内容的时间和方式,同时,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而且这个过程比较冗长,单调,花了近一半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容易懈怠。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要求学生填的这些词似乎也缺少一定的依据。在提问环节,当提问专家问这些词究竟是关键词还是学生有困难的词时,选手回答说它们既是关键词又是难点词。这个说法显然未得到专家的认可。

在专门的语言点讲解环节,教师选择了curiosity,spectacle和yield to之类的词,而且是从多义词的角度来分析它们,这明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虽然老师把 simile and metaphor也作为本文写作的一个特色来分析,但仅仅提供两个例子,给出了它们的名称,并没有详细分析或相关练习。

教师在介绍课文写作特色的环节,提到persuasive argument包括data from authoritative sources, examples of big names,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ries,并举例进行了说明,这样的提示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但没有辅以相关的练习,课外作业的要求中也没有相关的学习或操练的要求。

在本课结束前5秒钟,别老师才开始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到网上去寻找某些阅读材料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辩论。但这样的布置没有具体的要求,也没有评估的方式,只是泛泛号召,或者是作为一个教学步骤而已,其真正实施的可能性值得怀疑。

点评专家:束定芳教授



别俊玲老师的授课是围绕“It’s Time to Ban Handguns”这篇课文进行的。她先用一段新闻视频引入课文主题,视频针对性强,能很好发挥导入课文主题的作用。别老师进而提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挖掘课文主题;2)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并梳理作者的论述脉络;3)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纵观授课全过程,我觉得别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语言表述流畅,教态自然亲切,展示了较好的驾驭课堂能力。

别老师授课给我印象最深之处是她擅长启发式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别老师都能注意与面前的学生互动,所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很好的提示功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在讲解新知识点(如figures of speech和persuasive argument)时,别老师也没有“自拉自唱”,而是耐心地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点,较好地实现了课堂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心”的转变。

我有一个问题想和别老师探讨:就课堂教学而言,英语专业的“阅读课”(即传统意义上的“精读课”)与我们常说的“泛读课”究竟该不该有所区别?在我看来,别老师的授课更像是Global Reading或Extensive Reading。我认为英语专业的阅读课要突出一个“精”字。比如,词语讲解时要注意词义的外延和内涵(包括其文化含义)和语用特征,还要提示学生该词语的用法和常见搭配(collocation)方式以及中国学生易误用该词语的情况;讲段落大意时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关键句和难句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先概括出该段落大意,之后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梳理出通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如今许多老师都把课文的段落大意用PPT形式写出来(别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但故意留出几个空格让学生填写关键词(且常常给出该词的首字母)。我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殊不知,学生完全可以在没有弄懂某些句子的情况下做到填空准确。难道给出段落大意就算深入理解课文了?教师要通过分析重点句和难句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段落大意;若不准确,教师可再做修正。总之,英语专业的阅读课应该实施“细读”(Close Reading),大到一个句子或一段文字,小到一个单词,都需仔细审视和赏析,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抓大意”,否则学生无法通过阅读课提升其思辨能力,也难以夯实和提升其语言基本功力。

点评专家:秦秀白教授

  • 主讲人:别俊玲
  • 时长:24.5分钟
  • 来源:外教社 2017-10-10